培訓修車人才 改善空氣污染

評論 2016/03/21

分享:

分享:

八十萬是怎樣的一個概念?這正好是現時香港登記車輛的總數。

鑑於本港的車輛數目不斷上升,駕駛人士除了每日面對道路擠塞、無泊車位等的問題以外,他們往往需要提前數月向車房預約維修檢查的服務,為的是趕及在牌照到期前通過一年一度的檢驗。車輛維修及檢測或許是不少車主辛酸的「集體回憶」,但原來這不單止與行車安全有關,更是與你和我「息息」相關。

車輛保養不善 廢氣排放多4倍

所謂「息息」相關,指的是我們的一呼一吸。呼吸是人的本能,不論空氣質素是好是壞,我們亦無從避免。可別以為維修不當的車輛走在路上與你無關,本港環境保護署就曾經指出:「如車輛得不到妥善保養,它的廢氣排放可增加4倍甚至以上。」

換言之,單單一輛維修不當的車輛走在路上,它的排放就已經等同4輛同類型車輛排放的總和。考慮到數以十萬計的車輛數目,維修保養成為控制路面排放的關鍵。加上香港的繁忙路段,大多受高樓大廈所包圍,路面環境不利於通風,排放物變得容易積聚。最終受害的,還是身處車路兩旁的行人。

在處理路邊空氣污染的議題時,汽車的維修保養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環。政府自推出清新空氣藍圖以來,合共投入過百億元改善路邊的空氣質素,所推行的減排措施林林總總,當中包括換走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以至推廣低排放的混能車及電動車等等。但假如有部分車主忽略定期維修,少數維修不當的車輛便會排出數以倍計的廢氣,屆時上述的措施恐怕亦會變得徒勞無功。

本港的車輛數目增長迅速,現時的領牌車輛總數已是30年前的2.7倍(由1984年近26萬輛增至2014年的69萬輛);但據職訓局的數字顯示,同期的汽車維修人員數目僅上升6.1%(由1984年12,212人微增至2014年12,958人),汽車維修的服務需求和人力資源經已嚴重失衡﹙見圖﹚。可以預料的是,車輛數目仍會不斷上升,維修人員供不應求的影響將會陸續浮現:日後車主在維修車輛的時候,很可能會面對更長的等候時間,而所獲得的服務質素亦可能因人手不足而受到影響。

業內人力短缺 難追汽車升幅

汽車維修有別於一般的服務和技術,必須依賴本地業界的供應。如此一來,車輛維修業人手短缺便成為業界自身必須面對的問題。

「車房仔無出息」、「讀唔成書」、「工作環境污糟」,均是市民大眾對本港汽車維修業的印象,這亦是業界難以招聘新血入行的主要成因。要吸引高質素的人才投身汽車行業,業內人士必須徹底地提升整體的專業形象。

事實上,不少新式維修工場已要求技工穿着整齊的制服,配合電腦化的儀器進行維修,而當中不少維修工作更需要運用到汽車工程學的專業知識,絕非低技術的工作。他們理應得到社會更廣泛的認可。

思維的改變需要時間。政府可考慮從生涯規劃入手,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家長和老師亦需要加深對汽車維修業的了解,擺脫對行業固有的負面觀感。特首近年多次強調青年工作的重要性,相信積極推廣和發展「職業專才教育」,是解決「青年人難以向上流動」的靈丹妙藥。

思匯政策研究所今年初發表了有關車輛維修業培訓的研究報告,詳細探討業界所面對的問題及相關的改善建議。我們相信,只有當車輛得到充足且具質素的維修保養時,政府方可有效地執行有關空氣污染的政策,並使路邊排放減至最低的水平。

當車輛得到充足且具質素的維修保養,有助路邊排放減至最低的水平。(資料圖片)

撰文 : 林昇陽 思匯政策研究所研究及項目主任

欄名 : GREEN FORUM

機構 : 思匯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