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Maker Faire開鑼 憑手創探索世界
▲ 現場架起兩條 10 米長木造路軌,讓小朋友學用紙皮、飲管加木輪子,自己計算設計車仔,放在軌道上衝。(陳永康攝)
香港Makers盛事「Maker Faire HK 2017 x造大世界」,將在4月初於理工大學舉行,早前大會在10個地方作預演,讓大眾了解如何用雙手實踐創意。策展人蔡詩贊博士鼓勵大人小朋友齊齊參與。「手創不是指手作,而是透過用雙手感受不同物質,把腦中概念變成具體的過程。玩開手創的人,會有一份探知精神。」
首屆Maker Faire由2006年開始由美國延伸到世界各地,目的讓各地手創者分享當中的經歷,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蔡詩贊博士強調,Maker應是家庭文化。「動手不同跟電腦世界接觸,基本上所有深奧的道理和知識,昔日都是由人類利用雙手觸碰去學習,透過摸到東西的質感、詢問它背後的原理,再去探索答案,中間經過無數失敗和求問……所以手創涉及社會進步。」
廢柴機械人
記者上周六走訪在培僑小學進行的預演,內設7個集興趣、玩樂、教育於一身的有趣工作坊,包括:焊接工作室、轆轆小車(Nerdy Derby)大製作、廢柴機械人、織物創無限、飲管創意工場、紙皮大變身及四驅研究所。其中廢柴機械人2014年由日本發起,引入香港賽事的Hebocon HK負責人Rada表示,一般機械人拼砌要求高能力和技藝,但廢柴主張概念要夠瘋狂,愈低能力和技巧愈高分,反而評判見到玩者加入了重口味的技術會扣分。
「比賽採取相撲賽制,在一張桌子範圍內要把對方的機械人推出界外。小朋友可以拿家中玩具零件,外加自己喜歡的東西製作格鬥武器,由於設計沒限制,也沒人介意結果,氣氛都很歡樂。日本原創者本意是鼓勵大家享受失敗,做自己鍾意做的機械人,那便是Maker精神!」Rada謂因港人對有關比賽仍陌生,故他在Maker Faire首天先教以簡單日本機械車套件,請孩子用富開放性的膠條設計武器,第二天才會有比賽。「機械人比賽多不設主題,去年有人做了個派花生器,一路格鬥一路丟花生,有孩子拿家中遙控車小摩打、上面放個螺旋掌去轉刀叉……總之夠瘋便可以!」
拼砌轆轆車
由蔡博士設計玩法的轆轆車,在現場擺設多張桌子讓孩子拼砌,即席在10米長木造路軌上試行。設計車仔用飲品盒作車身,飲管作軸,及想方法裝穩輪子。小朋友要摸到盒子質感、用尺量準位及嘗試刺孔。蔡博士謂Nerdy Derby是外國Maker Faire常有的項目,也是大人細路一起玩。「路軌是中間突起的結構,若車軸設計得不平衡,一高速便會衝出軌;但盒子是用過的,本身也不完美,小朋友要因應其特質,或在輪子上做手腳如加點重量,去補足令車身平衡,有很多學問。」
蔡博士強調手創者皆願意開放和分享,在平等友好的平台上無分彼此。「今天人們的生活和教育太舒適、先進,令小朋友較多用電腦、電子化玩意,大大減低他們想到泥膠、紙、木等傳統玩意,希望Maker Faire的各地手創者帶給我們思考何謂『共創』!其實Maker很合乎人的學習經歷,盼望能為新世代教育帶來啟示。」
「Maker Faire HK 2017 x造大世界」由渣打150周年慈善基金贊助、理大設計學院主辦,屆時超過150位本地及國際Makers將聚首一堂,展現手創意義。
﹏﹏﹏﹏﹏﹏﹏﹏﹏﹏﹏﹏﹏
Maker Faire HK 2017 x 造大世界
日期:4月8日及9日10am - 6pm
地點:理工大學
查詢:www.facebook.com/makerfairehongkong
▲ 要造一架在車上成功平衡到車身的設計,已涉及孩子有沒有量度準確,考慮盒子形狀,用那些物料去鎖定輪子等。(陳永康攝)
▲ 現場轆轆車已用鐳射切割器弄好木輪,但蔡博士謂常見外國是由零材料開始製作。「軸子可以是竹,或要自己削木條,沒有四方盒子,要用紙皮去貼。」(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由理工大學學生主持的其中一個體驗活動:焊接工作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過去香港廢柴機械人大賽的作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由香港綠色設計師協會主席 Rebecca Leung 設計的「織物創無限」,歡迎大人小朋友用日本花機親自織頸巾,領略傳統織布過程。她同時聯同3個機構手作一架Green Organic Kart,車頭可以放滿食用植物、車尾可以有平台喝花茶,現場可以讓小朋友坐上去走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2015年成立的「木碎好少年」,現場會由3位創辦人分享20個用木材自製的機械玩具,並設計了多場用牛奶盒作一具開合機械人的工作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撰文 : 胡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