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綫上支付保私隱 港Fintech制勝
香港享有世界金融中心的美譽,發展與金融相關的科技即金融科技將最有可為。但相比其他地區,卻遲遲未有作為,到底是甚麼原因,是法規問題?還是科技問題?
科技創新的目標是簡化程序,帶來更方便和更佳的用戶體驗,尤其是令用戶通過在手機的應用軟體,便能處理一切事情,如收費、支付、滙款及供款等等。但理想雖好,卻不能盛極一時,究竟是甚麼原因?
雙因子認證 更安全卻減便利
香港人並不是不追求新鮮事物,只是追求更具價值,可保護私隱或完善的科技。在支付方面,香港已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支付(實體卡)系統。基本上,實體(綫下)的所有支付問題已解決,在沒有支付問題的前提下,那手機錢包(綫上)如何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呢?
這就必須在安全及私隱上有優於現在所有實體卡的支付功能,這正正是普羅大眾最關心的地方。所以每每有新手機錢包出現,大家都不禁會問,安不安全呢?若不安全,為何要轉用呢?這也引伸出科技最基本的問題未解決,就是安全,而安全正是基於身份識別。在使用不同服務前,我們必須告訴服務供應商,我是誰,但問題在於我是不是「我」呢?
從前密碼方式還能保護我們的戶口,後來出現了病毒、木馬,再加上伺服器的數據被盜(大多數都是身份認證問題),基本上密碼已不能有較佳的保護作用,所以保安專家提出需要更複雜的密碼和雙因子認證的方法,即要記多個不同密碼和多次輸入,操作便利度便大打折扣。
但實際上,是否完成第二因子認證,網絡支付便百分百安全呢?常用的一次性密碼短訊及生物認證都存在先天上的不足。短訊可以給截獲,是不可靠的;生物特徵不是隱密,有私隱和不能轉換的問題。因為安全的問題,導致手機錢包操作變得不便,甚至令軟體變得不穩定,再多功能,也吸引不到用戶。
建立身份系統 消除網絡障礙
金融對科技的要求是最高的,香港是一個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着重穩健和私隱的城市,再要往前走,就必須要先解決一些科技的基本問題,如何能保護大眾在網絡上的身份,同時達到安全、方便易用和保護私隱的要求是很困難,但並不是不可能。
此外,我們極需要一個網絡身份系統解決KYC(Know Your Customers)問題,能具備上述的要求,便能消除用戶和服務供應商之間的障礙,網絡服務(區塊鏈Blockchain、互聯網金融等)就會百花齊放,令大眾放心使用。香港不欠缺有心人,也有世界級的Fintech科技,我們堅信香港在建立智慧城市及超卓的金融世界便指日可待。
▲ 倘因為安全問題,導致手機錢包操作變得不便,甚至令軟體變得不穩定,即使再多功能,也難以吸引到用戶。(資料圖片)
撰文 :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陳大昭 PolyDigi創辦人
周昭雄 PolyDigi首席資訊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