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發行如IPO 90後助企業集資

擬定智能合約 業務邁向國際

行政人員版 2018/01/30

分享:

分享:

由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發展而來的各種虛擬貨幣漸受市場青睞,亦衍生出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集資模式。有本地90後研究區塊鏈技術,協助企業發行代幣成功創業。

90後鄧進一畢業於科大電腦工程學系,閒時愛與朋友投資各種代幣,近年發現外國ICO熱潮興起,自己亦懂得程式編寫,便與朋友合作成立Kepler Network,助企業ICO。

如助遊樂場 向玩家發行代幣

ICO即類似企業上市IPO,惟發行的並非股票而是代幣,「我們就如上市公司的underwriter(包銷商)。」鄧指出,ICO發行方式分為實用代幣(Utility Coin)及證券代幣(Securities Coin),他們主力發行前者。「簡單而言,即某遊樂場開幕,需要大家購買代幣玩遊戲,而我們就幫助遊樂場發行代幣;Securities Coin則有投資作用。」

他表示,Securities Coin以性質分兩類,一類是股權代幣,即可作公司股份分派,另一類是資產擔保代幣,要有黃金等資產保證,並有衍生價值。「證券代幣法例限制較多亦較複雜,目前會專注助客戶發行實用代幣。」

該公司去年5月成立,至今已助超過13間公司完成ICO,首個大型客戶就是新動集團旗下遊戲平台。鄧進一表示,ICO前期會做各種準備工作,如了解公司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平台,之後根據情況訂立白皮書,列明資源及如何銷售。

惟內地已暫停各種ICO交易,鄧亦表示,不會依賴中國市場及客戶,會將業務中心移向國際,目前已有美國、新加坡甚至本地企業有興趣找他們做ICO。

鄧表示,一般會為企業做好發放代幣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列明售賣虛擬貨幣方式、儲存代幣的錢包(wallet),以及儲存虛擬貨幣的多重簽名錢包(Multi signature wallet)。他指出,多重簽名錢包非常重要,因要訂明接受的虛擬貨幣。

易兌換美元 建議接受以太幣

「每間公司取態不同,一般建議公司收以太幣(Ethereum),因為市場流通量多,幣值相對其他虛擬貨幣穩定,且認受性較高。」他解釋,由於現時太多虛擬貨幣,某些貨幣較難換成實體貨幣如美元,而以太幣要換成美元就相對簡單。

完成後,他們就會到各網絡討論區、社交媒體及評級網站發布消息,吸引投資者購買代幣。「收費因客戶的ICO複雜性而定,以客戶新動集團為例,就收取10萬至20萬元聘用費,並收取最後集資到的代幣價值的1%作為費用。」

90後鄧進一與朋友創立Kepler Network,研究區塊鏈技術並助企業ICO,並將該技術融入企業業務,目前已助13間企業成功ICO。(陳智良攝)

去年鄧進一就協助新動集團旗下遊戲平台ICO,除了遊戲工業,目前亦有客戶從事虛擬錢包、無綫網絡公司等。(新華社資料圖片)

比特幣由區塊鏈發展而成,數量上限只有2100萬個,當愈多人相信時,價值就會愈高。(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李彥煒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