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抓緊大灣區大國策 預算案有新措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要投資未來,今個財政年度庫房預計有逾千億元盈餘。
本月28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會否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國策,有新措施出台?
推動創科 港府準備大刀闊斧
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的施政綱領,目標是今屆政府任期內,科研開支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可以翻一番至1.5%。換言之,港府已準備好大刀闊斧,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有政界中人估計,在庫房水浸下,政府有更多本錢去投資未來,當中科研一定是重點範疇。值得留意的是,港交所(00388)今年內料落實同股不同權,不少創科巨企可望逐步落戶在港上市,培訓本地科研人才將成為重要一環。
今屆政府一直於大灣區、一帶一路的大國策中,為本港尋找更多發展機會。港府上周六(2月3日)於北京舉辦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林鄭率領一眾高官空群而出,昨日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接力,兩個月內兩度訪問深圳,除了到訪創新創業基地,了解港人創業情況,更參觀騰訊總部。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起亦一連兩日,到訪大灣區內的惠州和東莞,了解區內機遇。
會計師行 倡寬科研扣稅優惠
目前,綜合各大會計師行,包括安永、羅兵咸永道、畢馬威,以及會計師公會的估算,今個財政年度盈餘介乎1,500億至1,800億元。
他們均建議,在財政儲備豐裕下,政府應積極推出不同稅務措施,加強本港經濟發展,當中包括:1)在大灣區工作的港人,可豁免繳交內地的個人所得稅;2)向外資提供優惠的利得稅率,吸引他們在港設立亞太區總部;3)放寬科研開支扣稅的受惠條件,讓外判科研公司同獲扣稅。
去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兩項稅務改革,包括利得稅兩級制、和科研扣稅優惠。可是,不少初創企業本身未有盈利,故並不受惠於科研扣稅,因此業界及會計師行如安永等,都要求政府進一步放寬,例如向未有利潤的初創公司,以現金方式發放扣稅額。
北上工作免交內地稅 暫難成事
不過,據了解,港府一直向內地稅務當局反映,可以讓內地工作的港人免交內地稅率,但由於涉及全國性的稅務政策,預料短期難以成事;至於下調利得稅率,陳茂波早前已斬釘截鐵表明,擔心減利得稅引起區內對手的惡性競爭,所以無意做此大手術。
(請【按此】瀏覽更多財政預算案相關文章)
▲ 今屆政府一直在大灣區政策中,為本港尋找更多機會。圖為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傅流螢
欄名 : 有政戲
報道系列 : 一帶一路機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