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美國對華關稅戰 本小利大
在與非經濟學界人士談話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與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有關。特朗普總統的政府為甚麼要加徵關稅?關稅難道不是對美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徵稅嗎?特朗普為甚麼認為美國能「贏得」對華貿易戰。中國對最近的關稅和更多的關稅威脅如何反應?諸如此類。
美從未說明 徵關稅所為何事?
我的回答一開始一般會強調,和幾乎所有經濟學家一樣,我一般來說是反對關稅的。我也寧願政府不干預進出口、和美國企業可以在外國自由經營的環境。
我承認,我們對世界其他國家存在巨大的貿易赤字(大約每年8,000億美元,或美國GDP的4%),而對華貿易大約佔當中的一半(約4,000億美元)。但我一直強調,我們的總貿易赤字所反映的是美國支出大於生產的事實,這需要通過淨進口彌補差額。
但我們很難知道為甚麼美國要徵收關稅,因為政府從未明確說過,這麼做是為了實現甚麼目的。模稜兩可的一個原因是一些高級官員正在爭奪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影響力,包括:財政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以及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
以技術換市場准入 世貿禁止
美國確實在今年早些時候向世界貿易組織進行了投訴。投訴前的詳細調查確認了中國違反世貿組織義務,如要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必須通過中國合作方,並要向合作企業轉讓技術。但美國沒有等待世貿組織裁定確認她的投訴,和授權她徵收關稅懲罰中國的違規。美國也沒有說明,如果中國撤銷非法技術轉移要求,就停止關稅。
中國官員說他們的政策是清楚的:美國企業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但前提是回饋他們的技術。但這一政策被世貿組織明文禁止,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的政策。習近平主席最近確認了中國的方針,說外國公司可以在不共享技術的情況下,進入中國汽車市場。
幾個月前,姆欽前往北京與中國進行談判,帶去了一份美國希望見到的中國經濟政策改變清單,其中不但包括停止技術轉移要求,還包括停止政府對多個行業的補貼。中國談判員拒絕了姆欽的清單,認為這份清單太長,並試圖改變中國經濟政策的性質。
談判應覆蓋 所有竊技術行為
我認為決策者應該向中國明確表示,如果中國不再竊取美國企業的技術,美國就將停止徵收關稅。這將包括中國要求美國企業向中國合作方轉讓技術,作為在華經營的條件的政策,以及中國通過網絡間諜和其他非法手段直接從美國企業獲取技術的做法。
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習近平主席會晤時,出示了中國解放軍從事網絡竊取工業技術活動的證據。中國政府同意停止這些行為,但這協議沒有覆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竊取行為。因此談判應該覆蓋所有類型的竊取技術行為。
特朗普和其他美國官員認為對華關稅戰必勝,因為中國對美出口4倍於美國對華出口。因此,美國給中國出口商增加的負擔,遠大於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增加的負擔。此外,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也遠甚於美國。
關稅其實是對在生產過程中,要用到中國產品的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稅收。但美國人買中國進口品多花的錢,以及由此導致的實質收入下降十分有限。美國每年從華進口額大約在5,000億美元。如果美國徵收25%的跨境關稅,美國購買者--假設中國出口商要價保持不變--所面臨的成本漲幅將是1,250億美元。
關稅對美消費收入 影響有限
美國國民收入超過20萬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成本的提高,只不過佔美國總支出的0.5%略多。而由於中國出口商還有可能降低一些產品的價格,因此美國購買者的成本增加幅度將小於1,250億美元。
此外,美國購買者可以轉而購買一些美國企業生產或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進一步降低淨成本。
簡言之,對於美國若成功說服中國不再非法獲取美國企業的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而言,美國加徵關稅的成本並不大。白宮應該明確這才是美國政策的目的,而只要中國遵守其世貿組織義務,關稅就將取消。
www.project-syndicate.org
▲ 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對華關稅戰必勝,因中國對美出口高於美國對華出口,故美國給中國出口商增加的負擔,遠大於中國對其出口商的負擔。圖為內地張家港港口。(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榮譽主席、1982至1984年任列根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欄名 : 中美博弈新時代
資料提供 : Project Syndicat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