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騰華:國家擴開放 港角色吃重

利用大灣區腹地 提升服務貿易FinTech水平

中國版 2018/11/07

分享:

分享:

中國通過進博會啟動更高級別改革開放,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一直是國家開放的第一門戶,也是最開放無壁壘地方,國家新一輪開放會繼續用好香港角色。

邱騰華認為,未來要用好粵港澳大灣區腹地,在服務貿易、金融科技(FinTech)等領域提升水平。他亦指,中美貿易戰難言緩和,未來1年半最重要,香港已出台多項措施將直接影響降到最低,未來仍要做好應對準備。

今次進博會在國際貿易糾紛時刻召開,邱騰華認為,顯示國家積極進取的態度,是應對美國挑起保護主義的主動突破,香港將作為重要角色,「不僅因為香港過去40年始終是對外開放的第一大門,而且自由貿易是香港根本精神,香港作為全球最開放經濟體,將在新一輪國家開放中繼續發揮作用。」

他表示,香港在改革開放40年的角色一脈相承,亦有所變化,1978年後港商成為首批進入內地投資者;中國加入世貿後,香港通過CEPA作為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更穩固;及至近年內地中等收入家庭漸多,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規劃,香港又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平台,「正如今次香港在進博會以『香港進』為品牌,希望能夠更進一步。」

貿戰難言緩和 未來年半關鍵

邱騰華說,香港未來競爭力離不開大灣區,要用好周圍腹地,特別是FinTech,提升服務國家能力,內地新經濟企業選擇來港上市,正是基於香港成熟、穩定、規範的市場,「雖然技術無邊界,但企業仍會選擇最靠近服務的市場,未來廣東以高端製造、工業自動化行業為條件,香港仍是內地企業商務融資、高科技融資的最佳選擇。」

對於逐漸升溫的中美貿易戰前景,邱騰華表示,雖然進博會前夕中美元首通話展現緩和迹象,但難言出現轉折,未來要密切關注美國會否改變關稅政策,目前仍擔心糾紛會持續下去,並不僅限於貿易層面。

「未來1年至1年半是最重要階段。」他坦言,從經濟數據上看,貿易戰對經濟影響尚未完全顯現,現狀與前景存有落差,明年經濟整體偏向負面;但認為不同行業也會有不同表現,例如低端加工貿易可能會因關稅而外遷,但中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短期內難被輕易取代。

加碼扶持港企 紓緩貿戰衝擊

談及中美貿易戰升級對香港的影響,邱騰華表示,香港作為中國與國際的中轉方,難以逆轉大勢,但港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將直接影響降到最低,包括以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為中小企提供資金,加強出口信用保險以應對貿易戰,同時也將中小企業基金資助額提升一倍至40萬元,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的專項基金加碼至100萬元提前啟動,都是為了緩衝貿易戰風險,提升香港企業品牌競爭力。

他強調,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香港企業既不可掉以輕心,也不要自己嚇自己,未來商經局將繼續密切與企業溝通,做好信息分享,並做好應對局勢轉換的準備。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香港在進博會以「香港進」為品牌,希望能夠更進一步。(潘攀攝)

撰文 : 潘攀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