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廣場

副刊版 2018/12/17

分享:

分享:

在上海淮海中路新天地附近出入多年,從這一區的變遷都可說是看到中國大城市的變化。以購物商場文化而言,最早是九十年代後期,在地鐵上蓋,才開始有太平洋百貨,二千年之後,新天地就出來了。當時還未流行講保育講古迹再生,但把上海老古董石庫門建築,一變變成潮點甚至一個城市的名片,新天地確是走得最先,之後才有全國各地的翻新古迹商業化項目。

但好奇怪,地有地運,同一條街區,再過些少的時代廣場,又或者另一邊的中環廣場就一點也不旺(名字也能看出當時香港文化之強勢)。到目前為止,最旺仍是地鐵站正對上的K11(新世界旗下),和最近熱辣辣翻新的新天地廣場(瑞安旗下,原太平洋百貨的位置,並非新天地石庫門群那邊。再遠一個地鐵站則有新鴻基的iAPM)。

重新留意這區,是因為這新開的新天地廣場,市場策略都算大膽,直情以「新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來推,印象中這樣公開標榜的定位真未見過,可能確是經過調研,逛這類商場的都以女性為主。

現在的商場都不會形容自己為商場,而說是目的地、共享空間、共同體之類,而看得出招商是極為講究,總體而言,就像精選世界各地名牌小店的綜合體。而這些選店,又是適應這個網紅店的潮流。不容許人拍照的店已out了,今天當道的就是大家願意去拍照及晒出來的店。另外,商場設計要有奇觀式建築,以及給人聚在一塊的休閒空間。

一直好奇,如果似曼谷Siam Paragon那種樓下超正food mall、樓頂是戲院能成功嗎?說又未必,上海這些商場吸引白領或上班客為主,遊客不多,周末和晚上都少生意。不是上班族都不會專登去。不知這商場能否把原新天地的遊客人流拉動過去。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