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十周年 是否奏效?

評論

發布時間: 2019/04/06

分享:

分享:

購物膠袋收費十周年了,究竟法規有效不,是最近常聽到的叩問。可以告訴大家,答案既是有效,也是不怎麼有效。

回想2005年,官方聲稱香港人平均每人每日棄置約5個膠袋,十分誇張,但那一年其實未算誇張。1999年,堆填區平均每日接收1,059公噸膠袋(05年為992公噸),那年頭還未實施自由行。在在提醒大家,我城濫用濫發膠袋其來有自,別急着卸膊。

人均棄置膠袋減 政策可說有效

到了2017年,購物膠袋掉棄量回落至人均每日1.6個。對照膠袋收費首次實施的2009年,減了5.6%,反映某程度市民制得住膠袋的方便誘惑;再看社會較關注的超市和便利店購物膠袋棄置量,分別有92%和55%的顯著減幅。總的來說,法規有效。

然而,細看這9年的數據變化,不難發現兩個走勢:第一,棄置總量雖然減少,但近年有回升趨勢。環保署提供2017年棄置膠袋數量的統計分類,11項中有8項高於對上一年,顯示政策效力減退,也解釋了當局考慮增加收費的原由。

第二,在這11個類別中,扔到堆填區的麵包餅食店的購物膠袋,過去9年間的數量,從沒任何一年低於法例推出首年(2009年)的水平。

豁免範圍廣 麵包膠袋反增

綠惜地球最近公布的麵包店膠袋使用調查發現,政策豁免範圍過廣,製造濫發漏洞,無論是無包裝的麵包、抑或是紮好的半密封方包、麥包等產品,均可毋須繳費而使用購物膠袋。換言之,行業行為幾近沒有絲毫改變,揮霍膠袋依舊,政策沒發揮積極作用。

別以為麵包購物膠袋微不足道,2017年政府共錄得2.67億個棄置麵包袋,較超市、便利店、健康護理和化粧品店三大行業加起來還要多。更具體地說,香港每秒鐘平均扔掉的麵包購物膠袋多達8.5個。注意,我說的是每秒鐘。若果算進早獲豁免的平口袋,那麼麵包膠袋的掉棄量估計會飈升至5億個,即每秒16個,幾近失控。

街市背心袋「不止血」 拖低成效

倘若說麵包膠袋失控,那麼屬「其他」類別的購物膠袋棄置量,失控情況更是嚴重。所謂「其他」,意指未印有可作分辨源頭的標識或記號,或未能歸類的塑膠購物袋,也就是在街市、雜貨店經常見的背心膠袋。這個類別的購物袋棄置量在過往9年間,只有一年低於2009年水平,其餘均掉頭向上,2017年更較09年增長接近1成。更重要的是,這個類別佔購物膠袋總量8成,若無法「止血」,肯定會大幅拖低政策的成效。

此處無意打落水狗、質疑政策無用,反而建議透過今年檢討政策的契機,釐清以上不足--究竟是豁免範圍太廣,收費水平不合時宜、還是監管不力所致?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完善法規,大幅減低購物膠袋的消耗量。

購物膠袋收費十周年,是時候檢討政策,研究是否豁免範圍太廣、收費水平不合時宜、還是監管不力所致?(資料圖片)

撰文 :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欄名 : GREE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