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癱瘓生命鬥士 親情和音樂重燃信心

副刊版 2019/05/09

分享:

分享:

多年前一場交通意外,令當年的有為青年柳冕由一位熱愛運動的人,頓然變成傷殘人士,四肢終生癱瘓。上天奪走了他的四肢,幸好生命中還有可愛的兒子與音樂,令他重新振作,他還將參與由「賽馬會理大真人圖書網絡」舉辦的音樂會,殘而不廢是他今天的真實寫照。

一向喜歡唱歌的柳冕,將會以殘障人士身份,於今星期日(5月12日)出席由賽馬會理工大學真人圖書網絡舉辦的「真人•身份無界限音樂分享會」做表演嘉賓,於赤柱廣場作街頭表演。經歷巨變,現在柳冕能站在台上獻唱,是多年艱苦治療與鍛練的成果。回想出事初期,完成完手術後,他才知道弄傷了頸椎神經,發覺雙手雙腳不能再動,那一刻才感到害怕。「醫生告訴我四肢會終生癱瘓,當時真的接受不了。記得每個晚上,當姑娘關掉病房的燈,我便在床上哭,白天我忍着,因為哭了會『無手』抹眼淚,所以晚上才敢哭出來。」

曾與世隔絕

心情沮喪過後,他毅然決定到內地尋求醫治,中山、廣州、北京四處跑,醫治了兩、三年病情稍有改善。可惜後來回到香港,重返生活之中,才發現問題。「治療期間,我進出的地方都是醫院。回到香港,返回社區,發覺不少人向我投以奇異目光,也有人會說難聽的話,令我更感自卑。於是終日躲在家中,與世隔絕。」

當時他終日足不出戶,只會上網,媽媽看見很擔心,勸柳冕不要放棄自己,但他卻不知如何是好。直至一群「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的社工主動來做家訪,情況才露出曙光。「『路向』的義工當中也有輪椅人士,有的人只有頸部能夠活動,情況比我更嚴重,但仍可以自行駕着電動輪椅前來探望,他們的樂觀態度給了我很大鼓勵。」

那一次,義工們更邀請柳冕參加「路向」的唱歌活動,柳冕當時卻一口拒絕。「出事後我曾經到卡拉OK,朋友特別為我點了飲歌,但我唱不到三句就唱不下去了,因我傷了頸椎骨,影響了橫膈膜,根本不夠氣去唱。」幸好,最終柳冕還是參加了「路向」的唱歌活動。

回想當時預備唱歌所需要的「事前功夫」,柳冕說:「要唱,就先要練氣。做物理治療時,會有一張企床輔助我站起來,我便站着一路說話、唱歌,這就是練氣的方法。」不要以為看似簡單的練氣方法沒有難度,柳冕現在能運用丹田來唱歌,其實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才練回來,過程並不容易。鍛練雖然艱辛,但多了對外獻唱的機會,令柳冕自信心大大提升。而且,唱歌令人有所寄託,令他不再胡思亂想。

身邊的精采支柱

面對困境多年,其實柳冕有一重要精神支柱令他積極地活到今天,那就是他8歲的兒子。柳冕跟兒子很投緣,訪問期間,孩子一有機會便喜孜孜地跳上柳冕的大腿上,柳冕也喜歡用輪椅載着兒子到處去。他倆又會用聲音來玩「包剪揼」,即使手腳動彈不得,卻阻隔不了珍貴的親子時光。

柳冕回想與兒子相處的點滴,曾出現感人的一幕:以往接兒子放學,柳冕只會在遠處等兒子,因他不想其他同學知道兒子有一個傷殘的爸爸。「有一次,我照舊在遠方等,兒子看見我便開心地跑過來,他身旁還有一位同學,兒子居然主動介紹同學給我認識,那一刻我很感動,原來孩子從來沒有介意,自此我也放下自卑,會在校門外接兒子放學。」

看着兒子成長,令柳冕更有所感受。「回想兒子小時候學行路,跌跌撞撞的,看到也心痛。那一刻令我想到,我出事後父母也是如此的痛心。面對兒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已經不同,所以我更要堅強生存下去,才能給兒子做榜樣。」柳冕以自己的故事鼓勵身邊人,現在更是「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副主席,他勸勉大家,遇上逆境一定會有黑暗的時期,只希望黑暗的時期較短,能勇敢地面對問題。「像我這樣經歷四肢癱瘓,當初又怎會想到,我還能夠站在台上表演唱歌?」

柳冕以自身經歷歌聲,鼓勵身處困境的人。(湯炳強攝)

柳冕喜歡唱歌,曾跟朋友一同於街頭表演。(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出事後一直接受密集的治療。(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柳冕曾接受電台訪問,以自己的故事鼓勵別人。(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8歲的兒子與柳冕很投緣,他坦言孩子是他生存的動力。(湯炳強攝)

柳冕深深明白要勇敢生存下去,才能做孩子的好榜樣。(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撰文 : 林曉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