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通波仔術後復發

副刊版 2019/05/29

分享:

分享:

有調查顯示,香港每年因患有冠心病,而需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以打通血管的個案高達6,000多宗。好多病患都會誤解,以為做了手術就能痊癒。其實「通波仔」並非一勞永逸,因手術只是治標之法,病人本身血管栓塞的風險並沒有減少,仍屬高危一族,如果手術後仍不嚴加控制壞膽固醇及其他危險因素,就容易一塞再塞。

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通波仔並不能有效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且手術後仍有20%-50%的復發風險。筆者曾有一個病人的血管就反覆塞了3次,導致他的心臟總共裝有7個支架,對身體是極大的負擔。此外,通波仔後還要持續服用抗血小板、阿士匹靈及降膽固醇等藥物,以降低急性堵塞風險。

如果病人「三高」控制不當,即使有用降膽固醇、降血脂或薄血藥,仍會導致心臟動力減弱、血管硬化,都有機會再次引起血管收窄和堵塞。

中醫藥在改善血管堵塞,降低復發率上有顯著功效。通波仔屬於緊急治療手段,着重於局部阻塞的血管,但容易造成「氣虛血瘀」。因裝上支架後會削弱心臟功能,阻力增大導致「氣」不夠引起血瘀。中醫治療對整體心臟功能的調節有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血瘀和痰濁的問題。手術後的冠心病患者通過中醫進行調養扶正,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改善心臟及整體機能。

中醫藥治療是手術以外的一個較佳選擇,因可以有效緩解症狀,預防病情惡化,而部分病人亦可避免手術,減少術後復發。研究亦證明,中藥成分有效改善心臟和整體功能,毋須承擔手術風險,治療成本亦較低,更適合一些年紀較大、體質偏弱、伴有各種長期疾病的患者。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醫琛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