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術後 中醫助全面康復

副刊版 2019/06/05

分享:

分享:

乳癌是香港女性頭號癌症,每17名婦女中,便有一人有機會患上乳癌,且年齡愈大,患上乳癌的風險愈高。說起癌症,氣氛總是會變得緊張,其實乳癌是屬於治癒性較高的癌症,早期的患者透過手術和輔助治療,治愈率可高達9成以上。

但美國國家外科乳癌臨床試驗研究報告亦有指出,乳癌手術後10年內復發率最高可達76%。因此近年醫學界研究中西合璧治療乳癌,以現今醫學殲滅癌細胞的同時,再配合中醫藥或針灸療法,緩解治療期間引致的不適,令患者能夠以更佳狀態完成治療。

中醫在緩解藥物的不適上效果顯著,手術後上肢腫脹緊繃為常見的副作用,不但影響上肢正常活動功能,也會提升感染的風險,這有可能讓病人誤以為乳癌手術治療不徹底或病情復發,精神上承受更多壓力,對生活質素和工作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中醫通過在穴道上進行針灸、放血或按摩推拿等治療,幫助肢體行氣消腫。對於其他有腫瘤轉移,或因服用賀爾蒙藥物而造成骨頭疼痛的乳癌患者來說,針灸更是西醫止痛藥物外的另一種有效選擇,有助於病人寧心安神、舒筋活絡;配合規律起居、適當運動和健康飲食,更有效幫助逐漸恢復健康。

「固本培元、補氣養陰」是中醫調理的基本原則。隨着癌症分期的不同,不同階段的治療狀態、程度和其他各式各樣的伴隨因素,在西醫不同方式的治療之下,每個患者的證型與體質皆會有所不同,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開立處方,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以期達到平衡人體陰陽氣血,減輕手術、放射綫治療、化學治療之副作用,從而提高患者之康復率和生活質素。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醫琛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