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不一樣的麵
副刊版
2019/08/05
「卓諺,你最愛吃甚麼東西?」他總會答:「麵!」無論是米粉、意粉,抑或伊麵,在小孩眼中,可能都是一樣的「麵」,但其實,麵的成分及製作方法各有不同,營養價值亦因而有所差別;認清各類的麵,才能給孩子最合適的選擇。
米粉熱量低,被視為健康、瘦身之選;但要留意「即食米粉」一般都附上調味粉,當中含鹽、味精或其他增味劑,鈉質含量高,以市面上的一款即食米粉為例,調味粉的鈉含量高達2,000毫克,即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鈉質的上限,而兒童的鈉質攝取量,更應比成人為少。加入調味粉時,宜以三分之一至半包為限,進食時亦不宜連湯底飲用,以減少攝取鈉質。
與米粉一樣,河粉以米為主要材料,白雪雪的外表,令人誤以為湯河粉不經油炸,應屬健康之選;但要注意「港式」的濕河粉,製作時會在表面掃上油,令其口感軟滑,隱藏高脂陷阱;越式乾河粉即金邊粉,則沒有掃上油,屬較佳選擇。
通粉往往是在我們生病或胃口不佳時所選的食物,所以一般不會特別喜歡它,但其實通粉屬低升糖指數(low GI)食物,相比白飯及米粉,它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血糖上升幅度較低,有助延長飽肚感;不過若煮得過腍的話,升糖指數會改變,血糖會加速上升,所以煮得剛熟就好了。
意粉、全蛋麵的營養價值與通粉相似,亦屬健康之選。當然,除了留意粉麵的選擇外,亦要小心烹調方法,炒粉麵的熱量及脂肪一般較湯粉麵高,白汁、忌廉等亦大大增加熱量及脂肪量,不宜多選。
撰文 : 周詠苑
欄名 : 營營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