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阿里企業文化
上周馬雲再度成為全國話題那天,是他慶祝生日,也是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年會。同時,也是他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轉型投身公益環保和鄉村教師的日子。
馬雲的退下,傳言不少。以五十出頭之齡,就走上外國首富們七十歲或李嘉誠近年才專心走的路,是被動國進民退的警號,還是真想急流勇退?
無論如何,作為中國創業世代的頭號代表人物,不無象徵意義。全國關注他,真像一宗換領導人的大事一般,討論的人以近十億計。當中,較為有趣的是一個有關他「退場演出」後的場地話題。話說在杭州奧體會舉行的儀式中,馬雲龐克(punk)造型,唱了首《怒放的生命》並感言和交接一番。大會過後,現場照片就引發好奇了,標題是:六萬人會場無一片垃圾。報道所見是阿里員工井然有序排隊撤出會場,並輔以小小的手環識別技術,以不同顏色通知員工是前進還是原地等待。然後每人手執垃圾袋,把熒光棒、飲料等,全部帶走。座位和走道上,基本上就整齊如新,被認為是相當罕有的中國群眾活動散場水平(通常天安門升旗禮後清出三至五噸垃圾)。
其實這是阿里的企業精神,就是一直教育員工,無論到甚麼場合、參與甚麼活動,自己順手清理身邊一米範圍內的垃圾。這企業培訓效果看來不錯,並且引伸到一個說法,在公眾城市生活中(不是政治生活),帶來正面影響的,是中國的企業文化,而非官方文化。即如阿里強調的企業文化,又或者現在於不同重點城市中較好的城市空間,都是有心有視野的發展商去設計,通過有前瞻性或國際識見的空間規劃,從指示牌、動綫、商業構成等,去改進城市與街區的生態。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