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打破性別定型 讓孩子自由成長
男童就應該打波、女童就應該玩公仔?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兒童早在4歲已可受此類既定印象薰陶,惟有損健康發展更影響未來就業機會。外國注重由宣傳教育入手,打破框架。
中大聯同港大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進行一項全球首創的研究,向4至9歲居港華裔兒童展示跟從及不跟從性別規範的圖片,發現他們對不跟從刻板性別規範的朋輩持較負面看法,但研究的一大突破是發現8至9歲兒童了解此類朋輩所具備的特質,例如在學校表現優秀,可令他們的偏見變得更正面。
損健康發展 影響就業機會
男孩因較感性而被譏諷乸型、女孩因較有個性而被視為男人婆的風氣,一直存在。中大表示,此研究對非常規性別行為或偏離社會性別規範的人士意義深遠,因此類人士的性別焦慮症個案不斷增加,強調成功的介入可塑造更寬容的新一代。
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ing)在兒時開始灌輸,可為兩性帶來終身的傷害。英國平權組織福西特協會(Fawcett Society)今年公布研究指,多達51%人表示兒時性別定型限死了自己的職業出路,亦有44%表示損害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53%女性指自己因此背負更沉重的家庭照顧者責任,但35歲以下男士當中也有69%表示深受其害,例如因不擅長表達個人情感而變得具攻擊性及學業無成。
聯國婦女署 倡10有效措施
福西特協會指,只有8%女性會投身STEM行業,此類差異可拉闊兩性收入差距。在本港,婦女基金會去年委託教育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中五女生有51.8%選修STEM相關科目,低於男生的68.1%,前者將來有意從事相關工作只有4.1%,遠低於男生的17.5%;另一方面,本港政府統計處今年數據顯示,女性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3,500元,男性則是20,000元,引致差別的原因包括就業於不同行業及工作性質。
要打破性別定型還需靠政府出力,聯合國婦女署提出10項有效措施,包括用大眾傳媒宣傳正面性別形象、在不同媒介及教育課程中消除性別定型、讓婦女加入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行業,及宣傳兩性在家務事等方面合作。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任期間,白宮曾與商界如Netflix及當地玩具商協會合作,透過電視節目及更具包容性的玩具,打破性別框架。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亦自2009年起推出計劃,與當地僱主和工會合作,讓男女學生接觸及嘗試與自己傳統性別形象不同的工種,例如男生做化粧師、女生做工程等。
家長亦有責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認識性別定型,美國女童軍建議,家長平時可在與子女觀看影視作品時,與子女探討為何要以特定形式描繪不同性別的角色,更可在處理家務時灌輸責任無分男女的觀念,例如讓子女輪流做不同家務,避免出現男孩只換電燈膽、女孩只洗碗的情況。
性別定型不但損害兒童福祉,待他們成年後依然會受其害,政府、教師及家長應由小事着手打破框架。
▲ 兒童倘被性別定型,或有損健康發展,更影響未來就業機會。(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