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手機心魔 要戒除還須靠誘因
現今不少人手機上癮,機不離手。外國開始有酒店推出誘因,包括下次免費入住機會,鼓勵旅客放下手機。
社會各界亦可考慮,自發尋找誘因幫助自己戒除心癮。
酒店推免費小食 促放下手機
放假理應是好好享受人生的最佳機會,惟不少人連度假時也難放下手機,大煞風景。
溫德姆酒店集團(Wyndham)有鑑於此,今年在美國旗下5個度假村推出誘因鼓勵旅客放下手機,包括免費小食以及下次免費入住的機會。
無獨有偶,澳洲QT悉尼酒店亦鼓勵住客在登記處留存手機至少12小時,並可獲免費雞尾酒及沐浴用品等獎賞。
人們沉迷用手機,更影響教學氣氛與學生專注力,但外國有學府的應對方式並非沒收手機,而是獎勵學生放下手機。
加州州立大學有學者自主研發一款名為Pocket Points的手機App,學生在手機上安裝後可根據鎖上手機的時間多長儲積分,用以在校內商舖內兌換,享有購物優惠,據悉已被美國不少大學及高中引入。
哈佛大學去年文獻指出,約73%人曾出現因找不到手機而感到的焦慮,對手機產生心魔並非因智能手機有何獨特之處,而是手機上的社交媒體透過正面回饋循環(positive feedback loop)機制,例如點讚及推送功能,刺激腦部釋放引起愉悅感的多巴胺(dopamine),讓人不斷看手機。
沉迷手機增意外 睡眠質素差
哈佛商學院副教授Ashley Whillans表示,沉迷使用手機與焦慮、睡眠質素變差及意外率上升有密切關係,但強調人們要戒掉手機癮除了純靠個人意志力,更可考慮尋找合適誘因為自己添力,其個人研究發現青少年願意為5美元獎賞在駕駛時減少使用手機。
不少科企亦有推出手機App幫助人改變使用手機習慣,例如蘋果手機早已有顯示屏幕使用時間的App。
更有部分App會提供誘因,例如Forest會在用家放下手機的時間慢慢讓一顆虛擬樹苗成長成一棵樹,用家減少屏幕時間便會看見其成為一棵樹,反之則會枯萎。
Beeminder則讓用家自設減用手機的目標,並綁上用家信用卡,用家若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便會從信用卡中扣除5美元。
培養合理習慣 適可而止使用
港人普遍都有手機癮,城市女青年商會去年調查發現,54%人士承認睡覺時不會關掉手機,亦有58%因忘記帶手機外出而焦慮。
不少人放下手機後仍會有心魔,有47%在一段時間內不用手機便會心緒不寧。
手機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適可宜止,不能過分沉迷,用家宜透過合適誘因培養合理的手機使用習慣,放下心魔。
▲ 手機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用家宜透過合適誘因培養合理的使用習慣,放下心魔。(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