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武漢肺炎肆虐 防疫貼士你要知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迅速,坊間亦流傳不少「土炮」抗疫、防疫貼士,但屬真屬假仍有待了解,故這次記者整合了來自幾位教授、化學家、醫管局的專業資訊,教大家齊齊防疫,做得正確又放心。要做好個人衞生,望能百毒不侵!
勤洗手、戴口罩是基本防疫概念,但在此以外,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戴口罩時必須只碰到兩邊的耳掛繩,避免接觸口罩表面,勤洗手之餘也要洗足20秒以上,每個位置都要清潔妥當等等,一些細節未做好,也有機會影響防疫成效。消毒、衞生、口罩處理等要點,讓專家一一解釋。
Tips 1:自保消毒大法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媒體訪問時指,防疫措施需所有市民配合,每樣都要謹記去做,切忌掉以輕心,或過分恐慌。尤其在嚴寒天氣下通宵排隊買口罩,倘若病倒就更得不償失。若真的缺乏口罩,只能做手部衞生清潔的話,人與人之間應保持「6個階磚位」(約兩米)的社交距離。「因為飛沬通常不會噴至超過6個階磚位,會掉在地上。當然有口罩是最好,但若無的話就用這個方法。」袁教授說。
除了保持社交距離,更要避免握手、觸碰彼此的行為,碰到後再用酒精搓手液洗手。惟酒精搓手液亦出現搶購潮,袁教授指洗潔精都可以做到同樣效果。「洗潔精能令病毒失去傳染力,因為病毒表面被脂肪膜包圍,脂肪膜遇到洗潔精就會溶解,溶解後病毒就無法再進入人體。」衣物亦同樣,以60度的水加上洗潔精洗,已足夠將病毒殺死。
Tips 2:化學大師教慳口罩技巧
看着家中的口罩存貨愈來愈少,外出的確是「一用一驚心」。化學博士K Kwong日前於Facebook發布影片,教大家用餐時如何妥善保管口罩。首先於脫下口罩之前,需用消毒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確保手心、手背、手指都均勻清潔,大約20至30秒左右。然後取出一張乾淨,尺寸能完全覆蓋口罩的紙巾,攤開並放於桌上。其後在雙手只觸碰口罩兩邊耳掛繩的情況下,脫下口罩,並將其攤於紙巾上。(由於雙手已消毒,觸碰內側亦可)然後再將一張乾淨的紙巾,覆蓋於口罩之上,以保護它。
餐後需重戴口罩前,先用消毒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再將口罩表面上的紙巾拿起並放於一旁,取口罩兩邊耳掛繩重新戴上。佩戴後只能觸碰鐵綫、下巴等邊沿位置,勿觸碰其他地方。K Kwong補充,這只屬權宜之計,要注意餐廳桌面的乾淨程度及人流多少,情況許可才建議使用。
Tips 3:DIY酒精搓手液
不只口罩,各大藥房的衞生消毒用品也被搶購一空。酒精搓手液一枝難求,但又時常需要消毒,故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系於Facebook專頁上載自製酒精搓手液教學,以暫時紓緩市民需求。由助理教授胡偉康指導,配方參考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資訊,以下為製法及注意事項:
配方:乙醇(96%)80ml、甘油1.4ml、雙氧水(3%)4ml、蒸餾水100ml。
*乙醇可用異丙醇(99%)75ml代替。
製法:先找一個乾淨的器皿盛載酒精,如玻璃瓶,用膠湯匙量度分量為佳,切勿用金屬湯匙,蒸餾水亦需煮滾放涼後再用。將所有材料逐一倒入器皿內,混合並攪勻。甘油質地濃稠,攪拌的時候要看清楚有否攪勻,確認沒一層甘油浮面即可,再倒進乾淨的膠樽內。完成後需等待72小時才可使用,以確保製作期間,樽內的微生物已經被消滅。
主要消毒成分為乙醇及雙氧水,甘油可延長消毒成分在手上逗留的時間,有保持消毒的效果,這些材料都能在藥房買得到。教授指最佳使用日期是製作後兩星期內,建議於樽身寫明成分,遠離火種及小孩能觸碰的地方。
作者:吳霆俊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
▲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迅速,故這次記者整合了來自幾位教授、化學家、醫管局的專業資訊,教大家齊齊防疫,做得正確又放心。(Getty Images)
▲ 袁教授指洗潔精能令病毒失去傳染力(Getty Images)
▲ 化學博士K Kwong日前於Facebook發布影片,教大家用餐時如何妥善保管口罩。(網絡圖片)
▲ 酒精搓手液一枝難求,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系於Facebook專頁上載自製酒精搓手液教學。(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