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近半鰻魚食品 屬瀕危歐洲鰻

食肆老闆:難追溯品種來源 應杜絕進口

港聞版 2020/03/06

分享:

分享:

鰻魚是日式料理常見食材,港大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市面49款鰻魚食品之中,近半被驗出屬瀕危物種的歐洲鰻魚,反映歐洲的大規模鰻魚走私網絡,與本港食物供應鏈緊密交織,消費者進食了也可能不知情。

有專賣鰻魚飯的日式餐廳老闆直言向供應商取貨時難追溯鰻魚的品種來源,認為業界應杜絕進口瀕危物種的鰻魚。

港大從本港超市、食材店和便利店抽取49款鰻魚產品,經基因檢測,發現45%都是屬於歐洲鰻魚類(Anguilla anguilla),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上列舉的瀕危物種,其副產品貿易受《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法規管制,即出入口均須相關部門許可。

研究指,以往漁民多會捕取東亞群落的日本鰻魚,惟內地需求急增,有不法分子在歐洲捕取洄游的野生幼鰻(亦稱為「玻璃鰻」),再走私到亞洲養殖至成熟出售。

外觀差異小 或蒙混合法品種

不同品種的玻璃鰻外觀無明顯差異,由於歐洲鰻魚的2個常見表親包括日本及美國鰻魚,並未列為瀕危物種,交易毋須許可證,因此歐洲鰻魚容易被蒙混在合法品種鰻魚之中。

按歐洲刑警組織2018年數據,每年鰻魚走私量逾3億條,以國際販賣1公斤的玻璃鰻為例,已可長成3,500條成年鰻魚,黑市售價逾5萬港元。

專賣鰻魚飯的味道樂居酒屋老闆歐先生向本報稱,本港鰻魚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及台灣,以日本級數最高,其次台灣,未聽聞有售歐洲鰻魚,但他指供應商一般只標示養殖場地址,絕少說明品種,「內地市場大,由歐洲運到內地再出口都唔出奇。」其餐廳從相熟供應商取貨,才知悉買入的是日本養殖的台灣鰻魚苗,午市及晚市鰻魚飯套餐售價介乎98及138元。

歐先生指,由於有許多供應商選擇,「如果是供應瀕危物種,便應該杜絕,(食肆)不應該採用。」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主席黃傑龍亦指,本港快餐店吃到數十元一碗的鰻魚飯,通常是內地雪藏貨,但食肆亦不知品種,認為研究結果值得關注,如有售瀕危物種,政府應跟進規管。

作者:馮琪雅

責任編輯:劉子瑜

港大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市面49款鰻魚食品之中,近半被驗出屬瀕危物種的歐洲鰻魚。(港大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