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疫境加薪惹民憤 林鄭議員應齊減薪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際此百年一遇的艱難時刻,究竟誰人還能幸運加人工?盡管多國領袖主動減薪,與市民共度時艱,但特首林鄭月娥卻「疫市」加薪,輿論不禁譁然,要求林鄭聯同所有問責官員和議員一起減薪,展現政治承擔,與市民同甘共苦挺過難關。
多國領袖減薪 港政治人物欠智慧
特首辦日前在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透露林鄭在2020-21年度加薪12萬元至521萬元。
林鄭昨天強調,自己和問責班子都是按年、按通脹定期調整薪酬,絕非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加人工,並指立法會議員去年10月亦按機制加薪。
林鄭強調按既定機制加薪,但機制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尤其是當前疫情嚴重衝擊經濟,官員加薪絕對是無法接受。
疫下各國封關,訪港旅客大跌逾96%,旅遊業停擺,零售餐飲業生意大減,不少企業要員工放無薪假或減薪,甚或索性結業裁員,令2月份失業率升至3.7%的9年新高。在市民收入大減,生活頓陷困境之際,林鄭與一眾問責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卻反其道照加人工,明顯是欠缺政治智慧。
首先,林鄭作為政治領袖,理應深明在當前經濟艱難時刻,公帑須用得其所,確保能撑企業、保就業和紓民困。此時高官加薪是離地的決定,即使是按機制,也應彈性處理。林鄭早前與問責班子雖曾捐出一個月薪金,但坊間多認為,高官薪酬及津貼一向豐厚,他們應進一步主動減薪,來彰顯願與民同甘苦。
世界多國領袖均主動作出與民眾齊捱苦日子的承擔。例如,印度總理莫迪與內閣官員由本月起減薪30%,為期一年,並將減薪的款項捐給抗疫基金;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內閣官員減薪30%四個月;菲律賓有官員自願減薪至年底;新加坡內閣官員全體減薪3個月;連遠在非洲的肯尼亞總統也自願減薪80%。
企業高管減薪 與員工同舟共濟
本港一些企業高層亦紛紛減薪,例如國泰 (00293) 主席和行政總裁都由本月起減薪30%至年底,佐丹奴 (00709) 主席也主動減薪50%等等,他們都是用實質行動,希望與員工同舟共濟,挺過這艱難日子。
其次,港府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不濟,在施政上進退失據,導致社會大規模暴亂事件、以至抗疫政策上多次遲誤甩漏,備受詬病,民望持續低企。非建制派繼續在立法會拉布,內會至今仍未選出主席,市民對這些議員在疫下仍是政治先行、罔顧民生大局,導致議會一塌糊塗,涉及多項改善民生的措施無法推行,亦甚為憤怒,因此,林鄭與問責班子及議員都應該齊齊減薪,用行動回應市民的不滿。
作為政治人物須有同理心,疫下不但要想方設法紓解民困,更應順應民意、民情,主動減薪,用行動證明自己是與市民同坐一條船,才能凝聚支持,一條心共同應對疫情,才能有機會戰勝這場硬仗。
責任編輯:陳楚源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