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善用居家抗疫 讓園藝洗滌身心
新冠肺炎疫情下誕生一個新的趨勢,便是有更多人在家中鑽研園藝。種植花草蔬菜能為在家抗疫的人們帶來多種好處,不少植物更毋須太多空間也能種植。
《路透社》報道指,美國有種子商表示其3月的生意是其144年來最好,加拿大亦有種子商指疫情下生意大增4倍,不得不暫停在網上售賣種子,以確保糧食穩定。而在英國,不少有意嘗試園藝的人因為買不到種子,紛在網上查問如何從新鮮蔬菜如番茄內取出。
因疫情被困在家中,令不少人有機會涉足多種以往無暇嘗試的活動與興趣,包括烹飪及園藝。據國際園藝家協會(AIPH),園藝有助紓緩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亦因增加運動量而減低心臟病和癡肥風險,疫情下更有助提升生活質素及減少壓力。《華盛頓郵報》亦有評論指,在家抗疫期間種植蔬菜,有助重新令生活自主。
收成期短 微型菜苗受捧
家中即使沒有大片空間或陽光,一樣可以涉足園藝。新加坡《海峽時報》表示,多種植物適合在新加坡等較熱及潮濕的地方種植,包括車厘茄及檸檬草,微型菜苗(microgreens)因收成期較短亦適合初學者嘗試種植。近年流行追求環保,家中的大型膠樽、膠袋等,只要滿載泥土,亦適合用以播種。
港人若想涉足園藝,也有不少資源可考慮。本地初創青萌自主研發一款名為Aspara的家居智能水耕機,大小與微波爐相若,運作原理類似Capsule咖啡機,放入種子及水後選擇種植模式,便可模擬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一般28天內就能收成。創辦人梁廣偉表示,機器亦能夠配合STEM教育,讓學生接觸了解生活科學。
家中種菜 毋須高科儀器
想在家中種菜,不用高科技儀器一樣做到。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項目辦公室項目經理陸仲生教路,在家中及辦公室可種植多種食用植物,例如發芽的番薯只要放在泥土或水中栽種,過了約2周便可收割約4至5片番薯葉。雞毛菜對空間要求不大,收成期只需20日,成熟後7至10日,可再收成多一次,更可善用茶葉渣及咖啡渣作肥料(見表)。
本港多間日式超市近期亦可買到一款日本豆苗,勝在生長周期短、及可收割3至4次。市民更可在網上、乃至一般街市內買到多款種子,大可嘗試在家中與子女一起種植,不失為一項有意思的親子活動。
在家中抗疫期間鑽研園藝,除打發時間,也可增加對食物的了解,市民可根據家中條件,嘗試不同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為抗疫家居帶來多些趣味。
▲ 市民居家抗疫,愈來愈多人以園藝打發時間。(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