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主要金融市場預測 

CMC Markets大中華區總裁 程必逸

特約 00:00 2020/05/18

分享:

分享:

一場席捲全球的大疫情的爆發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金融市場原先的有序運行。 目前,根據彭博,Factset和晨星的調研顯示,2020年全球GDP將從今年3月初預測的增長3%調整為下降3%,這種6%的幅度的下調已足以顯示了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劣程度,也為我們投資者在進入2020年下半年之前鳴響了一記警鐘。 本文將針對幾個主要市場闡述其未來幾個月可能的走勢和方向。

股市: 全球各主要股市受疫情影響在2020年第一季度經歷了一場無差別的踩踏式暴跌,並於3月下旬觸底並隨之出現了U型反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股市已經整體向好,投資者仍需要從中謹慎選擇。 股市前期的大幅下跌讓一些優質公司被低估並開始凸顯價值,比如在基本面依然保持強勁的通訊和科技股板塊,和一些能從各大央行寬鬆政策中收益的公司。 此外,在危機中往往能起到防禦功能的消費必需品板塊和醫藥健康板塊將會有穩定的業績增長,甚至於在此次全球疫情大流行中表現突出。 最後,因疫情而大獲追捧的遠端教育學習和虛擬辦公室工作方式將會使得提供此類服務和技術的公司成為熱門,疫情之後的公司運營管理方式也很有可能向此類高效低成本模式轉化;而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將在病毒和人類共存的可能前提下間斷性存在,所以電子商務業務的爆發也將獲得延續。

匯市: 雖然疫情對經濟的重大衝擊導致美聯儲在3月下旬宣布實行開放式的寬鬆政策,一度讓美元承壓,但是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 由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產生的美元短缺使得至少10家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央行通過與美聯儲的貨幣互換協定借入美元來滿足本國金融市場的需求,借入金額從3月上旬的6000萬美元驟升至4月下旬的4000億之巨,這讓美元指數一直徘徊於歷史高位附近。 而當各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一直居高不下時,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所帶來的美元荒將不會在短期內消失。 同時,疫情中對於新興市場經濟體承受能力的擔憂所導致的本國貨幣遭到大肆拋售,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美元儲備金額都出現了驚人的下滑,加上國際資金紛紛購入美元以尋求"避風港"的行為也都將對美元形成持續性的支撐。

黃金: 黃金價格的上升趨勢似乎已經成為市場的共識,然而現貨黃金因疫情導致運輸和交割困難一度出現了獨立於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 在當前流動性問題,主要黃金購買國需求下降以及強勢美元的綜合困擾下,黃金整體表現出一種躊躇不前的態度。 不過,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各國政府的支出,赤字和央行資產負債表將會出現巨大的擴張,黃金價格也終將因此突破禁錮,創下新的歷史高點。

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請瀏覽CMC Markets官方網站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