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退休:無買醫療保險是錯誤決定
副刊版
2020/07/16
退休首要是有樓可住,這方面沈醫生早已供完樓,之前還買了單位給父母居住,但最後竟然蝕了幾十萬元離場。「因為爸爸媽媽過身後,心情欠佳,所以就蝕讓,連我個仔都話,無見過人買樓會蝕,所以我們經常教病人家屬,喪親後不要立即做重要的決定,通常都會錯的。」
至於股票,沈醫生自言買甚麼蝕甚麼。「就好像買滙豐,由百幾蚊跌到現在只有幾十蚊。」但他有買銀行年金,供3年或5年,拿到99歲,他相信這些積蓄足夠養老。「其實錢不是愈多愈好,夠用就好,不然會成為錢的奴隸。我有和兩個銀行經理討論,但他們反對。」
若說到為退休籌謀,沈醫生最失策是無買醫療保險。「我在公立醫院工作,為何要幫襯私家醫院呢?這是我以前的想法,但始終waiting time太長,我有白內障也無理由打尖,所以都是要找私家醫生做手術。」
雖然已退休,但他仍然覺得香港的醫療水平,雖不像美國尖端,但無論公立或私家醫院,水平及設備已屬高班,對大部分人來說已足夠。「不是個個都需要尖端的醫療,而且如果公立醫院服務不好,那窮人怎辦呢?所以我們努力做到有足夠的水平。」
責任編輯:招美寶、鄺素媚
▲ 沈醫生說當年選擇做醫生,純粹因為窮,有懸壺濟世的想法,希望能幫助到窮人。(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