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頸症‧落枕‧五十肩 3種肩頸痛對策

副刊版 2020/08/01

分享:

分享:

肩頸痛十分纏擾,稍一郁動,痛楚便隨之而來,無論坐、行、睡都感到不自然。

肩頸問題不是成人專利,幼兒常見的斜頸症、平日經常發生的落枕(即瞓捩頸),以至中年打後提起手也痛到叫救命的五十肩,影響範圍廣泛,無分男女。

斜頸症 可輕微可嚴重

傾側一邊的斜頸症,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脊骨神經科醫生朱君璞表示,簡單來說,此症是身體肌肉不能控制不斷收縮,導致重複性的旋轉性活動。「舉例說,斜方肌及頸前肌肉收縮了不能控制,令頸旋轉及側在一邊。定義是傾斜5度都算是斜頸,向左向右不一。」

斜頸症可如「瞓捩頸」般輕微,於48小時內復元,這多與睡覺時姿勢不正、壓力或輕微頸骨錯位所致。但在臨床上見不少嚴重個案,患者不能把側了一邊的頸項回復,且感到有痛楚。事實上,斜頸症患者的生活也受影響,如看書、打字時均無法正常進行。有病人需長期服用止痛藥控制,如進行半年物理治療仍無改善,或需接受手術糾正。

以下兩個香港脊醫發表在國際期刊的個案,可顯示此症的輕微及嚴重的分別:

個案1:12歲女孩,忽然有一日頭部側向左方,兩邊頸項疼痛不已,有時頸部肌肉如扭傷般會有一種震動感,懷疑是斜頸症,獲處方止痛藥,但未能治本。向脊醫求醫照過X光片後,發現上頸骨第一至第二節有輕微錯位,頭向前傾,頸骨弧位消失。脊醫以手法把錯位矯正,問題迎刃而解,肇因估計與經常低下頭多看手機及書本有關。

嚴重斜頸 多番求醫

個案2:屬嚴重個案,患者為10歲男孩,從正面看,他的頭部旋轉至左方接近30度,無法把頭轉回正中,會感到明顯痛楚,初時家庭醫生處方止痛藥,但未能改善情況。後轉介至醫院,經各種檢測後證實是斜頸症,上頸骨第一至第二節有嚴重錯位,由於頭部旋轉嚴重需入院治理,先穩固頭部,頭一個月須24小時以牽引儀器進行密集的拉頸運動,稍有改善。出院兩星期覆診,斜頸情況又復現,再以拉頸運動把向左傾斜的頸項拉向右方一個月,穩定了一段短時間又故態復萌。

當事人本打算以手術處理又覺風險大,不知如何是好。骨科轉介脊醫診所,進行了下頸骨矯正,先矯正頸骨弧位,上頸骨同時進行輕度的負壓力頸骨治療來放鬆脊骨的神經壓力,為時半年,斜頸問題終可解決。雖外觀上仍有少許斜頸,但痛楚已減退,可如常生活及上學。追查原因,有可能是患者曾跌倒傷及頸部所致,也可能是姿勢不正把問題加劇。

長遠可致頸骨刺

脊醫朱君璞指出,部分斜頸症無明顯原因,有先天及後天形成,患者以BB居多。BB的骨骼發育未完全固定,因此治癒能力高,改善較容易,有斜頸的話只需輕微矯正已可回復。脊醫會用手指輕壓BB脊骨關節位置。大人要矯正就困難得多。

此症的影響,短期病人會有頸骨錯位,置之不理有機會導致長骨刺,影響及中樞神經的話情緒會變得緊張、難入睡,中後期更會造成手麻痺。

落枕 肌肉突然收縮

患者以成人居多,壓力大、少運動、睡姿不良等都是肇因,當這些因素損及中央神經導致肌肉突然收縮,就有如斜頸的情形發生。

發生「瞓捩頸」很多人會覺得是枕頭不適合所致,但他指是由多樣原因造成,當然亦有是新換的枕頭不合適引起。

此症冬天十分常見,因寒冷天氣會令肌肉收縮,因此患上的機會較夏天大。但勿忘夏天時多會開冷氣入睡,若出風口對着頭部來吹,令肌肉突然收縮,也會容易落枕。用手機的低頭族,令頸椎弧度減少難受力,有可能導致神經反射引起落枕。

熱敷讓肌肉放鬆

頸部肌肉突然收縮,當事人也會感到肌肉疼痛。朱君璞指快速解決落枕的方法是熱敷。「熱力讓該位加速血液循環達致肌肉放鬆;另一方法是用手指在疼痛位置進行輕力按摩。」若以上方法都不奏效,過了48小時仍疼痛,可向脊醫求醫,或須照X光片以確定頸椎是否有錯位,如有的話,需進行手法矯正。

要預防落枕,平日要多做頭部拉筋,尤其要針對肩後的斜方肌,動作簡單:坐下,只需把頭傾斜一邊,舉起手,用手觸及另一方向的耳朵向下輕拉便可,然後換邊再做。

---------------------------------

肩周炎 痛過生仔

肩周炎是因肩膊上的外旋轉肌的肌腱發炎所致,所以患上肩周炎的人都「舉手為艱」,這與舉手時肩膊需外旋有關。有說是因肩關節部位受創傷或勞損引起,但更多是原因不明,尤以50歲以上女性患者較多,故人稱「五十肩」。病人會感劇痛,曾有患者說:「生仔都無咁痛!」那種痛可想而知。

此症分3階段:

第一階段:肩膊有痛感,但仍可活動。

第二階段:痛感加劇,活動受限,如穿衣服、戴胸圍都有影響。

第三階段:整個肩膊像冰封,難以舉手,甚至觸摸背部也力不從心,側睡壓着疼痛一邊會有劇痛。

很多人誤解常用的一隻手,較易有肩周炎,朱君璞指並不一定。斷症會從患者年紀、病史、舉手是否有困難作初步問診,然後會照磁力共振觀察肩關節的某些肌腱是否有發炎來確診。

治療肩周炎,脊醫會以超聲波助放緩肩膊痛楚,或貼上肌內效貼布(Kinesio Tape)讓肌腱受力。因五十肩患者的肩關節有大量黏連,脊醫需用手法治療將之拉開,第三階段復元時間需3個月至半年,第二階段較易處理,一般約兩星期痛感減退。患者日常亦要進行運動,包括:

鐘擺運動

身稍傾前,讓痛手在空中懸垂,放鬆肩關節,將手向前、後及左、右像鐘擺般擺動。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以及減少痛楚。

靠牆運動

人站立,面向牆壁,舉高痛手向上爬,直至腋下有拉緊的感覺,維持一會放鬆。

...................

圖片:iStock、經濟日報資料庫

作者:周美好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

肩頸痛十分纏擾,稍一郁動,痛楚便隨之而來,無論坐、行、睡都感到不自然。

不少BB出生後會有輕微的斜頸情況,大多能以手法改善。

脊醫朱君璞建議如斜頸問題 48 小時仍無好轉要求醫,因未必是輕微扭傷,需進一步確定問題根源。

要預防落枕,平日要多做頭部拉筋動作。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鎖骨、肱骨組成,並由多組肌肉、筋、韌帶及關節囊圍繞,以提供不同方向的肩活動。朱君璞指五十肩的肩膊,猶如冰封了,舉高手也感困難。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