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頌缽結合印度傳統瑜伽 助放鬆減壓療癒身心
近年愈來愈多人接觸到頌缽,銅碗敲起來一下一下的圓渾和諧鐘聲,繃緊的精神也能瞬間放鬆,能達致療癒身心的效果。靜缽瑜伽創辦人Yasoda,將頌缽融入印度最正宗的Sivananda Yoga,比一般瑜伽更能做到深層放鬆及平靜身心的功效。
自從瑜伽興起,不論男女老少也可能曾試過做瑜伽,當做運動拉鬆筋骨,瑜伽導師Yasoda稱:「瑜伽也有很多不同派系,我在2016年開始接觸印度傳統Sivananda Yoga,並在越南及法國修畢高級瑜伽導師認證,去年更到印度深造學藝。這個派別的式子動作較柔和,着重休息、呼吸及冥想等,很適合都市人放鬆身心。」
頌缽瑜伽着重療癒
Yasoda同時是著名頌缽療法導師曾文通的徒弟,更曾在尼泊爾學習頌缽心法及造詣。頌缽的頻率有助穩定神經系統,令精神得到深層放鬆,甚至能提升睡眠質素、協調呼吸及提高集中力。Yasoda將頌缽結合瑜伽,每個動作之間的小休,敲響頌缽讓聲音迴繞,令身心回歸平靜舒暢,釋放日常生活的壓力。
Yasoda的頌缽全是在尼泊爾帶回來。「人手製作的頌缽獨一無二,沒有紋路的為太陽缽、有紋的為月亮缽。每個頌缽都有不同的音色,大的較低沉,小的音調則較高及響亮,可以按自己喜歡的聲音作標準。如果餘韻持久悠長,則代表是一個良好的頌缽。有些人喜歡在靜心時敲缽,亦可以在臨睡前使用,時間、次數及節奏隨心,亦可放在身上,讓震動頻率傳到身體,感覺像按摩般療癒。」
平靜思緒減輕壓力
Yasoda示範了幾個專為放鬆減壓而設的Sivananda瑜伽式子,將生命之氣集中在頸部,頭腦能變得清晰和平靜。每個動作之間,可平躺小休一兩分鐘,聆聽頌缽的聲音,像叉電般將消耗的體力重新回復,而且要保持慢慢呼吸。開始前5分鐘可先敲缽放鬆,以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清理和強健肺部及整個呼吸系統,再做一套拜日式作熱身。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鄺素媚
▲ 瑜伽導師 Yasoda 於 2016 年開始學習印度傳統 Sivananda Yoga,並融入喜馬拉雅山頌缽,創辦了靜缽瑜伽,放鬆效果更加顯著。(湯炳強攝)
▲ 敲打方法是一手以掌心拿起頌缽,一手則以敲棒的邊緣,以打圈的手法,向着頌缽邊約 1 吋以下的地方輕輕敲響。(湯炳強攝)
▲ 頌缽的聲音及頻率有助寧神平靜,將壓力煩惱一掃清空。價錢方面大多以重量計算,每公斤約 1,000 元,可看個人預算來挑選。(湯炳強攝)
▲ 【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目的是讓體內不新鮮空氣及廢物從肺部排出,平衡左右脈及維持大腦兩邊神經系統平衡,有助穩定安寧頭腦。先用右手拇指按着右邊鼻孔,左邊鼻孔深深呼氣,再吸氣 4 次,然後用無名指按着左邊鼻孔,放開拇指呼氣,再吸氣 4 次,拇指再按着右邊鼻孔,左邊放開呼氣。重複以上動作數次。(湯炳強攝)
▲ 【動作1 肩立式】1. 平躺地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及手指貼地,屈膝並抬高雙腳,嘗試將膝頭接觸額頭。(湯炳強攝)
▲ 【動作1 肩立式】2. 慢慢將臀部、背部抬離地面,抬高至與地面垂直,雙手放在腰部,將重心放在膊頭及手臂,做得正確就不容易跌下。(湯炳強攝)
▲ 【動作1 肩立式】3. 可以持續數秒或做延伸動作,左右腿拉向頭部,或做鷹式左右蹺腳。(湯炳強攝)
▲ 【動作2 橋式】平躺地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背部貼着地面,雙腳屈膝撑起,盡量貼近臀部位置,手要觸碰到腳踭。然後慢慢抬高臀部,升得愈高愈好,持續數秒。(湯炳強攝)
▲ 【動作3 輪式】可以在橋式延續下去,或是小休重新再做多一次橋式。雙手放在耳邊反撑在地上,縮起腹部將臀部抬起,雙手往上撑,腹部挺在最上方,姿態如拱橋般。(湯炳強攝)
▲ 【動作4 魚式】最後平躺地上,雙手放在身體下約臀部位置,頭抬高眼望腳趾,雙臂彎曲,將力轉移到手踭及上手臂,完全服貼於瑜伽墊上,上身後傾。頸部放鬆讓頭殼貼地,挺背讓胸口向上延伸,持續 10 秒左右。(湯炳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