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科醫生 與饒宗頤結緣

副刊版 2020/09/16

分享:

分享:

一些人對老人科專科或較為陌生,這專科在香港已超過半個世紀,在70年代,瑪嘉烈醫院是首設老人專科的公立醫院。陳漢威教授表示,老人科專科常與兒科相提並論。「時至今天,仍常被問到老人專科專責範疇。小孩子傷風咳嗽看兒科,兒科醫生會處方兒童合適分量的藥物,因為幼兒的發育未健全,對藥物的反應和吸收都與成年人不同。同理,年紀大的長者新陳代謝對藥物吸收反應與三、四十歲的人也不同,以止痛藥為例,長者的分量會稍減,否則有機會令他們混沌易發生跌倒情況。」

另外,八、九十歲長者因記憶力下降,有時如同幼兒,未必能表達病況,有心口痛、手腳痛忘記告訴家人,出現找錯錢、迷路、跌倒的迷亂情況,老人科醫生會特別留意,找出病因及檢測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

一個長者經年累月的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不建議逐個專科去求醫,老人科就是可以綜合針對長者的全人健康,不是單一只看一個器官,例如心或肺,而是一站式多重處理他們的長期疾病,如病人需進行手術,則會轉介其他專科。「我們看的老人大多是多種長期病集於一身,所以這專科就是周身刀,甚麼都要認識。最大目的,是希望老友記壽而康。」

亦師亦友忘年之交

在芸芸百歲老人中,他與國學大師饒宗頤最相視莫逆,他倆在2013年相識,陳教授並為饒公的主診醫生。「我見證他確是活出壽而康的典範。他在百歲華誕之年,還專程往北京歷史博物館開書畫展,在2017年往法國巴黎舉辦『蓮蓮吉慶』展覽,102歲時應國家美術館館長之邀再上北京主持書畫展的開幕儀式。我在他身邊,饒公及家人特別感心安,也是我的榮幸,可以陪伴國寶級人物,完成他的學術成就中的『大滿貫』。」

陳教授最珍視的,是饒公視他如家中一分子,這段忘年之交的緣份彌足珍貴。「我們亦師亦友,給予他健康意見,陪伴他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饒公2018年撒手人寰,享壽102歲。「饒公離世時,我有不捨,但作為一個醫生也不能過於感情用事,深感他不枉此生,過百歲仍有如此精采豐盛人生,與他同行5年,是我的榮譽。」

作者:周美好

責任編輯:李越樺

與饒公齊齊打坐。(被訪者提供)

國學大師饒宗頤親撰「壽而康」3 字給陳漢威,他珍而重之把臨摹版掛在診所。(被訪者提供)

國學大師饒宗頤親撰「壽而康」3 字給陳漢威,他珍而重之把臨摹版掛在診所。(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