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透明多面睇】 拆解定額醫療套餐迷思

特約 12:00 2020/09/28

分享:

分享:

甚麼是「套餐」相信不用多作解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已時常接觸,無論是旅遊度假,還是健康計劃等套餐,都會將重要服務項目包含在一個價錢內,有時稱之為「捆綁式服務」。在醫療方面,其實醫療套餐已經存在多年,而且很多私家醫院普遍都會提供套餐服務。儘管如此,不少病人在出院時仍因不清晰收費及種種帳單問題而大感不滿,或大失預算,導致往後對私家醫院收費抱懷疑態度。

出現以上狀況的原因就在於,不少服務項目並不包括在一般醫療套餐的價錢內,例如醫生費、指定藥物、特定設備、化驗、某些高成本的植入物及其他儀器等,但這些項目通常在最終帳單的佔比相當大,而治療期間出現的併發症或者額外治療,亦是引致預算與支出不符的主要原因。近年引入的全包定額醫療套餐是根據「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Related Groups, DRG)的方法來訂立收費,而在此之前,要在本港私營醫療機構推行確定價格,一直被視為遙不可及的事。

診斷相關分組 預估費用更準確

「診斷相關分組」於80年代在美國首次使用,隨後被大部分已發展國家的醫療系統相繼採用。它是國際認可的系統,會根據病人的臨床特徵及狀況所需的程序或服務將他們分類。而且由於同一組病人的風險水平相似,需要的醫院資源水平也相似,因此醫療服務提供者便能夠為不同的手術或程序制定標準化價格,這就是全包定額醫療套餐的概念。

不了解收費模式 導致誤解 

過去幾年,很多使用了港怡醫院定額套餐的病人,包括多次使用者,均非常滿意套餐的透明度和保證價格,表示感到十分安心。話雖如此,當我們與未使用過全包套餐的病人溝通時,卻發覺他們對於套餐的全包性仍然存有疑問,亦因為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以下幾個較常見的誤解:

一、套餐當中必定有些隱藏收費
引入定額套餐之目的,就是為了提供透明的醫療收費,故全包套餐的特點是確保病人只需繳付定額費用,而有關金額已包括指定住院日數內與手術或程序相關的所有費用。在病人確定使用套餐之前,醫療服務提供者將詳細解釋套餐費用所涵蓋的項目和服務,以及其他套餐不包括而與病人需治療症狀無關的項目,例如額外的膳食和陪床。病人可透過醫院提供的費用諮詢服務,在入院前提出任何疑問,以釋除疑慮。

二、治療併發症的金額難以預料
定額套餐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價錢已包括由治療有關狀況而引起併發症的所需費用,因此醫療服務提供者會承擔因併發症而產生額外費用的風險,例如一位進行了腿部手術的病人,若術後傷口受感染,只要有關狀況是在指定住院日數內出現,則毋須額外支付治療術後傷口感染所需的諮詢、藥物、傷口處理程序等費用;如在指定住院日數內需要轉至深切治療病房或跟進治療,同樣地亦毋須額外支付這些預料以外情況的相關費用。

三、不同醫生所收取的費用有所不同
部分病人會擔心個別醫生對同一手術所收取的費用並不相同,令總費用有所差別。其實全包套餐已包括醫生費、麻醉科醫生費,這意味着即使醫生需要進行額外的治療程序,在私營醫療服務中常見的差異收費不再適用。除了價格保證外,使用定額套餐的病人對醫療水平亦大可放心,港怡醫院嚴格的臨床管治框架由香港大學負責監督管理,而提供治療的醫生均須符合所要求的專業水平及具備豐富經驗。

四、全包定額醫療套餐只為低風險病人而設 
有些人或會認為醫療服務提供者只會為併發症風險一般或較低的病人提供全包醫療套餐,這又是另一個誤解。而事實上,根據「診斷相關分組」原則,中等風險的病人如年紀較大的病人及慢性病患者,亦可使用為較高風險病人制訂的定額醫療套餐,當中項目已考慮到他們的風險狀況,換言之,他們亦可享有與低風險病人相同的價格確定性。

總括而言,全包醫療套餐可以保證價格,而一般醫療套餐則沒有此保證。然而,由於每位病人的狀況和臨床需求都不盡相同,因此部分病人可能會懷疑套餐涵蓋範圍是否真的夠全面,以確保毋須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就此來說,進一步探討有關醫療服務提供者如何決定醫療套餐所包含的各個項目以及確保護理質素,將能助大家了解更多,我將會於下一期專欄文章與大家分享更多這方面的資訊。

相關文章:
【醫療透明多面睇】醫療透明度與你無關嗎?
【醫療透明多面睇】引入全包定額手術套餐  提升醫療透明度關鍵一步

撰文:港怡醫院執行總裁Dirk Schraven
欄名:醫療透明多面睇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