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40歲工作狂患乳癌的啟示:何必事事扛上身?
港媽都有個特質:上有高堂下有子女,還有份正職。一日除卻上班、煮飯做家務、督促子女功課參加活動,最擅長一身分飾多角。
工作至上的唐智穎(Jacqueline)從無想過會和乳癌打交道,她說乳癌患者大多有共通點:做任何事搏到盡力求完美,甚麼也愛攬上身,卻把自己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結果連健康也忽略了。
Jacqueline發現患上乳癌,純屬無意。她任職的公司每年都付費讓員工身體檢查,她也習慣每年年檢。常聽聞女生40歲後,每年或隔年做一次乳房造影(Mammogram)或超聲波掃描,時為2018年,她跟醫生說,2016及17年都做過超聲波,2018不如進行一次乳房造影,醫生說好。「惟我檢查當天,不知是哪裏弄錯,診所仍安排我照超聲波,我也沒所謂,心想不用夾胸都好(傳統乳房造影是將乳房壓成平面照X光,過程俗稱「夾胸」)。」
照超聲波過程中,所花時間比過往長,檢測人員照來照去,一位較資深同事問她:家族中可有乳癌歷史?「我說沒有,我當時雖心感奇怪,但也沒太大反應,當時我只有41歲,完全沒想過癌症會發生在我身上。常說哺乳會減低乳癌風險,我兩個子女都足足餵了一年多,怎說也不會是我吧!」
幾日後她照了一次乳房造影,同時間等候抽針的化驗報告。結果是:乳房造影無事,但抽針卻顯示是癌細胞。「原來只是乳房造影照不出來。事後我卻感恩,如非弄錯照了照聲波,可能我一直不發現患乳癌。」
患較惡的 HER2型乳癌
像過山車般忽高忽下,反差這樣大,Jacqueline只感兩行熱流不斷從臉頰滑下。「覺得自己陰功囉,竟患上癌症。再想,我怎樣請假醫病?」工作狂的她,任職行政經理5年,請病假一隻手數出,請長假最怕要麻煩其他同事。「醫生安慰我,腫瘤1.2cm,屬第1期乳癌,或者連化療都不需要。」她也着實堅強獨立,做完局部除乳房手術翌日,自行埋單出院回家。
幾日後覆診,又面對另一噩耗,她腫瘤化驗結果屬較惡的HER2型乳癌,因此需進行「全餐」治療,即手術、電療、化療、標靶加上賀爾蒙治療。「一下子眼淚不停流,覺得很難過,我不是怕化療,而是怕頭髮全掉失。當下感受是:我已經捱了一刀,還要電療、化療,為何連頭髮都要拿走?我為此哭了很久,獨個兒坐在公園,哭濕了3包紙巾。」
她在網上翻查乳癌資料,在一個親子網站認識了同路人,由無助谷底反彈。「乳癌康復者向我巨細無遺道出抗病的種種須知,最重要是讓我了解到,化療並不是那麼可怕,更重要是有同路人明白我的切身感受。」
腫瘤科醫生見她着緊掉頭髮的問題,於是為她化療時準備了Cold cap,這「冷帽」是利用冷卻頭皮原理,減緩毛囊細胞的代謝率,避免頭髮受藥物刺激大量脫落。「我頭髮都有掉落,但不是全部,戴鴨舌帽不會察覺我有脫髮。」連最擔心的部分都得到解決,她如釋重負,以積極和正面的心態完成了化療。
她整個治療共1年,包括局部乳房切除手術、18針標靶藥、4針化療、20次電療以及賀爾蒙治療。療程最煎熬的,她說是化療後出現的骨痛,注射的「TC針」(化療藥多西紫杉醇)會有骨痛兼傷及神經的副作用,準時於第4日在Jacqueline身上出現,如流感發燒般軟弱無力、全身疼痛。「第一次有此感覺時,頓時手足無措,請教病友,教我用按摩工具或者服一粒止痛藥都可紓緩,照辦煮碗舒服多了,整個人生猛晒。」同路人互相交流確是獲益良多。
病前病後大改變
事隔兩年,Jacqueline的生活已回復正軌,大病一場心態改變:會先顧及自己,然後再想其他。「有癌症不是單一因素,往往因為飲食、情緒及生活習慣都出現了岔子所致,每人身體都有癌細胞,病人應檢討過去,把自己的生活習慣、情緒作出改善。」康復後,她勤做運動、行山,飲食均衡多飲水。以前她工作壓力大,日頭吃得少,晚飯後便不斷把薯片、零食往嘴裏送,這些情景都不復見。
情緒上,她直言以前性格執着,事事要求高,卻令自己身心受苦。朋友開解她,工作同樣認真,惟放工放假後要做一個慵懶的人,把工作掉低。「聽罷覺得很有道理,現在放工回家是看電視、打機、做運動,盡量不想公事,上班才回覆電郵。以前工作佔據我全部,一星期7日24小時check email,滿腦子都是公事。」
老套一句:病後才領悟健康的重要。「在確診那年,我工作得既辛苦又不開心。兩個子女就讀國際學校,開支甚大,我不能停下工作。患病後,我十分惱怒自己,無好好照顧及愛惜身體,頓悟賺錢不是最重要。我跟自己說:衰過一次便夠了,不能再有下次了。」
病友:You're not alone
經歷確診初期的無助和擔憂,Jacqueline身同感受,她開設FB專頁「乳癌1期You're not alone」鼓勵同路人,群組內已有一百多人,她們互稱謂「姊妹」。乳癌常聽聞,原來不少人仍不了解,包括剛確診的病友。一、覺得患癌一定會死;二、化療必會極辛苦。「病友都為化療擔心得淚連連,大家都深受電視劇化療時那枯槁容顏、爛口、暴瘦如人乾和狂嘔嚇怕,其實化療時需注射類固醇和抗生素,人反而會變胖,所有不適和外表影響都會隨着療程完畢而過去。」同路人的現身說法,說服力始終大得多,設立專頁讓茫然的病人獲得支持。
作者:周美好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
▲ 不想乳癌患者獨自面對治療及復康的未知,Jacqueline 開設 FB 專頁「乳癌 1 期 You're not alone」鼓勵同路人。(黃建輝攝)
▲ 手術後、化療前去行山,讓身體強壯迎接各項治療。(被訪者提供)
▲ 化療開針,她戴上讓她如釋重負的「Cool cap」,減少化療脫髮的影響。(被訪者提供)
▲ 整個化療,Jacqueline 最感謝家人的支持和照顧,是她抗病的最大動力。(被訪者提供)
▲ 她接受局部乳癌切除手術後,不感到痛楚,而且精神不錯。(被訪者提供)
▲ 打完最後一針標靶後翌日,她便起程帶女兒往澳洲升學。(被訪者提供)
▲ 醫生囑咐她一星期要做 4 小時運動,她沒有鬆懈,珍惜健康是病後的最大領悟。(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