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展 大翻新前最後召集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一直深受港人歡迎,自2001年設立至今,已錄得過千萬人次進場。可是下周一起,此常設展將會暫停開放兩年以作大型更新,市民不妨把握最後機會,趁周末緬懷常設展變身前的時光。
「香港故事」常設展佔地約7,000平方米,共兩層展廳、分為8個展區。從4億年前的泥盆紀開始,到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展區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史前時期的香港、歷代發展:從漢至清朝、香港的民俗、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香港開埠及早年發展、日佔時期,以及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
1:1大型電車吸引遊人駐足
展覽通過逾4,000件展品、750塊文字說明、多個立體造景,以及53項多媒體節目,配以聲和光的特殊效果,栩栩如生地介紹香港的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此展覽亦是博物館多年來辛勤努力蒐集、保存及研究工作的總展示。
雖說是常設展,但仍然趣味十足,當中有不少1:1實物展品,例如史前原始人生活、戰爭炮台、電車、大牌檔、70年代唐樓單位、雜貨舖、糧油舖、中藥舖等,製作精美,吸引一家大小前來欣賞。
刪去自然歷史展區
是次翻新工程將會刪除自然歷史部分(展區一:自然生態環境),並新增1997年後的時段,加入回歸後發生的大事,如六七暴動、2003年沙士、2004年佔領行動等,惟館方會避以文字描述事件,而傾向以多媒體展示不同立場。當中較具爭議的八九民運事件,館方亦提及會以香港角度敘述,而較少觸及北京發生的事情。
另外翻新後的展覽會增加與內地融合元素,如與港珠澳聯繫。較令人可惜的是,歷任港督的相片或未能保留,或會改以展出歷任港督的珍藏。
館方提及,新的常設展將劃分兩大展區:「香港的歷史沿革」展區會縱觀香港自史前時期,至21世紀的香港城市發展;「專題展區」則舉辦主題展覽,並會定期更新。
展覽關閉期間,博物館將保持開放,除繼續舉辦各式活動外,大堂亦策劃了「舊影藏珍-香港早期歷史圖片展」,介紹港島北岸於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滄海桑田的變化。12月中,1樓展廳亦會推出「香港故事」的濃縮版:「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
館方溫馨提示,參觀「香港故事」展覽一般需要兩小時,如欲細心觀賞展覽內的多媒體展品,則至少要預留3至4小時。
﹏﹏﹏﹏﹏﹏﹏﹏﹏﹏﹏﹏﹏
香港歷史博物館
地址: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三至五10am-6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作者:陸明敏
責任編輯:馮柏偉、鄺素媚
▲ 80 年代仍行走於街道的真電車,深受市民歡迎,當然也是打卡熱點。(馮柏偉攝)
▲ 鴉片戰爭時的炮台。(馮柏偉攝)
▲ 當年中環的永和雜貨店結業,店主將店內用具贈予香港歷史博物館,最矜貴自是「永和」那塊金漆招牌。(馮柏偉攝)
▲ 70 年代廉租屋的客廳環境也模擬出來,一家住五六人極是等閒,也是獅子山下的精神。(馮柏偉攝)
▲ 據悉自然生態環境展區將在翻新工程後被刪去,參加者不妨多加留意。(馮柏偉攝)
欄名 : 旅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