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還是小三好?
副刊版
2020/10/23
醫生定要氣定神閒,見過生死便明白世上沒有甚麼大不了事情,可惜數十年功力總有一朝破的時刻。
「為甚麼不吃藥?」醫生踏實地問。
「經詳細考慮後,我決定不吃,就讓它自然地發生。」男病人才六十歲,狀態不差也無痛楚,看不到要放棄性命原因。
醫生再次強調:「這標靶藥有效率達百分之七十,副作用不多,有見你右肺腫瘤達四公分,而腦轉移腫瘤亦有三公分,並有出血現象,若不醫治便可能有危險。」
可惜,苦口婆心說話不大受用,病人仍不肯服用,惟當醫生繼續追問原因時,他才施施然說道:「你們的藥劑師說,這標靶藥不能跟中藥共用,我便決定放棄標靶藥。」
「那為甚麼非用中藥不可。」醫生有被拋棄的感覺。
病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寧可棄西保中。醫生從事標靶藥研究十數年,合力把三代藥物帶進臨床,目的是能延長生命讓病人正常過活,今年八月《新英倫雜誌》(見註)也報道美國肺癌死亡率從二○○六年開始,每年下降約百分之三,這主要歸功於標靶藥物。
這天,病人的決定猶如丈夫向老婆說,「還是小三好,我從今不再要你。」無論老婆有多忠誠,還是小三較吸引。若然醫生願意撒謊說標靶藥能根治腫瘤,便能增強吸引力,可惜這是醫生絕不屑幹的勾當。
還是小三好?到底是真理還是歪理?
註:Howlader et al NEJM 383:640, 2020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