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香港品牌博物館 講師媽媽著童書傳承香港精神

副刊版 2020/11/27

分享:

分享:

生於斯長於斯的你,對香港本土品牌的認識有幾多?其實我們的生活與這些品牌息息相關,衣食住行所接觸的都是一個個能體現獅子山下精神的老字號品牌,它們的歷史、文化與傳承,都很值得我們珍惜,並教育下一代。曾撰寫暢銷書《廣告101》系列的前廣告人、現職大學講師吳博林(Sharon Lam),便與拍檔合著《巴士的故事》,作為其「品牌博物館」首本繪本書,讓家長與孩子一起享受親子共讀的快樂時光,學習欣賞每個品牌堅守的核心價值。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吳博林,與同樣身為媽媽的好友譚小晴(Marie)合著的《巴士的故事》,9月底出版至今,已連續6星期登上十大暢銷書榜,近日更成為誠品暢銷書No.1,證明她們看準了香港既缺乏「品牌博物館」的概念,童書市場也欠缺融合生活與本土品牌有趣故事題材的板塊,這個藍海市場算是成功發掘了,果然不負她倆都是紅褲子廣告人出身。

跨平台品牌博物館

對本地市場管理與品牌學瞭如指掌的Sharon,眼見品牌博物館在外國有很多,近如日本和台灣、遠如英國及德國等,由杯麵威士忌到名牌時裝汽車等都有自家品牌博物館,偏偏香港從缺,所以她一直想成立香港版的品牌博物館。

「我好鍾意行博物館,每次去旅行,博物館、街市、超市都是必去行程。兩年前參觀倫敦的品牌博物館(Museum of Brands),最深刻印象是見到一班小學生邊參觀邊即場做工作紙,八卦偷望一下,都是一些關於品牌的小知識,英國教育會將參觀博物館視為課堂以外的生活體驗。其實香港都有類似活動,如參觀益力多廠、可樂廠、維他奶廠等,不過我會稱為『品牌見學』,只是了解品牌工場及產品生產而已。香港的博物館也有關於香港製造的展覽,卻不會介紹品牌,是有點奇怪。」

Sharon笑說都因香港土地供應問題,令她們沒能力起一座實體的品牌博物館。「後來想通不應該因為欠缺資金或贊助等限制,而窒礙了品牌博物館的發展,決定以綫上綫下跨平台的形式讓人更了解香港品牌。」同樣愛閱讀的她們認為繪本書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所以《巴士的故事》成為紙上博物館的首炮,現已着手編寫有關豆品廠、銀行等主題。同時已開設了網上博物館(www.hkbrandmuseum.com),還計劃等待疫情過後與學校、巴士公司、書店等合辦跨媒體活動。

《巴士的故事》打響頭炮

「現在網站已經有近20個香港品牌的故事,我希望可以慢慢累積更多品牌精神及文化遺產,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背後蘊藏的香港核心價值。」Sharon認為品牌有5大作用:故事、文化、日常、品味、傳承,這些也是她製作每一本繪本書的指引及原則。

「透過認識每一個品牌故事及其發展過程,讓孩子知道香港的文化和精神;了解品牌於不同年代的發展軌迹,是與生活連結緊扣,從而掌握各行各業如何應對日常生活;由接觸到認識品牌的logo、產品等,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及學懂欣賞有創意有設計的作品;有些品牌未必像巴士公司般大規模,可能只是家族經營家庭式小公司,但都是好努力發展及守業,負責人都很珍惜、很想傳承自家品牌,希望小朋友能看到每一代香港人努力生活的故事和價值,欣賞他們的背後辛勞,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

Sharon笑說身為兩孩之母,又是作者,是好貪心想讓小朋友透過香港品牌博物館系列書籍學習更多知識,而「智庫分享」也是她成立品牌博物館的精神與初心。「其實談品牌也不commercial,我們出書亦沒想過要賺錢,只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身為媽媽經常教小朋友做事只需俾心機、盡力去做,不用講求回報,而我們做這project遇到好多好人好事,都是一些得着。」

親子共讀跨代促進感情

其身教除了體會到宇宙吸引力法則之外,也有實際回報,《巴士的故事》正火速再版加印中,證明香港果然有很多巴士迷。「我的仔女也是巴士迷,而巴士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我教Branding都講到品牌要與人親近、有親和力,每一日都接觸到的品牌就是與我們有最切身的緊密關係,巴士是最好例子,比其他交通工具的接觸層面與覆蓋範圍更廣泛。」

她指繪本書不只能親子共讀,更可以成為跨代的話題。「繪本書有一個好處就是連祖父母都可以參與,不需要知識水平很高或講故事很叻,跨代共讀可以好開心與孩子一齊學習,他們也可以話說當年,與孫兒分享他們經歷過的事,而且讓祖父母有事可做也有成功感。」

Sharon認為親子共讀可以好輕鬆好有趣。「我唔會當一個job日日都要和他們睇書,多數是臨瞓前的安靜休息時間,跟他們傾偈一起揀書作親子共讀,然後一齊笑到卡卡聲,係一段好珍貴時光。閱讀是一種享受,如果將親子共讀變為好功能性的活動,要孩子一邊睇書一邊學字認字,就會扭曲了其本身意義,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一般人被年齡限制了想像,以為親子共讀僅限於幼童,Sharon指其子女已是中學生,也愛看「小朋友書」。「他們喜歡回復好單純的感覺,不是他們年齡層的書也可以有一個好輕鬆的閱讀體驗。」他們一家最愛一起看Pop-Up立體繪本,欣賞外地出版社製作很用心。「每次旅行、看展覽後、我都會搜購一些相關的立體書,既可回味旅程點滴、了解更多當地文化,也可作延伸閱讀,發掘畫家的故事和生平。」她展示的東京及梵高立體書等,精美度、趣味度皆達五星級水平,讓孩子手不釋卷自然零難度。

作者:鄺素媚

責任編輯:李越樺

暢銷童書《巴士的故事》作者之一吳博林,成立了跨平台的香港品牌博物館,讓大家深入認識本地品牌的歷史與文化傳承。(陳永康攝)

Sharon 最愛與子女共讀立體書,其一部分藏書教人愛不釋手。(陳永康攝)

《巴士的故事》難得在有本港 4 大專營巴士公司加持,而得意可愛插畫更蘊含豐富元素,給小朋友與家長一起發現探索,包括備受讚賞的 70cm 巴士版香港地圖。(陳永康攝)

Sharon 一對子女除了愛閱讀,繪畫天份亦不俗。(陳永康攝)

Sharon 一對子女除了愛閱讀,繪畫天份亦不俗。(陳永康攝)

Sharon 愛與孩子參觀香港不同的博物館,認識香港工業、鐵路、醫學等發展。(陳永康攝)

去年看過本港的梵高展後,Sharon 即購買一本梵高立體書,內有《阿爾勒的臥室》砌圖,讓孩子上網搜尋畫家資料及影片作延伸閱讀。(陳永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