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Make Smart Smarter系列: 讓「再工業化」延續傳統特色
個個都講「再工業化」,就等於個個都可以「再工業化」?其實,無論是高端製造業抑或是傳統工業,都可以運用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產業升級,其中已有達113年歷史的香港保心安藥廠,早前就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開發全自動智慧包裝設備並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在保留傳統品牌特色的同時,又可迎合時代的轉變和提升競爭力,踏上「再工業化」步伐。
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 延續百年包裝特色
創於1907年的保心安是傳統「香港製造」品牌,於 2013 年成功獲取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GMP), 是香港首批通過此認證的中成藥生產商之 一。企業發展至今,第三代傳人保心安總經理郭子明坦言,生產包裝上的「痛點」待解決,「多年來大部分生產工序都是用人手操作,要找到一部既可以保留我們百幾年以來包裝特色、又可以自動化生產的系統並不是容易。」
原來傳統保心安油包裝仍沿用了113年前設計,用玻璃瓶入油,再以非常薄的「新聞紙」做說明書,再入紙盒包裝,包裝過程一直以全人手工序去做。然而隨著職員年屆退休,郭子明積極引入智能化及自動化生產技術,增加產量並紓緩人手問題。幾經向歐洲、東南亞等地供應商查詢也無法找到合適的自動化包裝設備,郭子明最終與生產力局合作,並申請「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並由生產力局研發專用的智能自動化 GMP 產品包裝生產系統。
研發於2020年7月完成,現時可一站式處理油樽外包裹說明書、入罐、封罐蓋、 檢查多個工序及外觀要求等,每小時可包裝 3,000 樽藥油,並滿足複雜和嚴格的中成藥生產包裝要求。 全自動包裝方式可兼融多種不同尺寸的包裝 物料,新設備特別利用機器視覺技術監察系統運作,減低包裝樽和說明書損壞及移位情況,提升產品包裝質素及穩固度,並符合 GMP 相關法例法規的規範。
實時數據採集系統 為工業物聯網(IIoT)作好準備
這個智能包裝生產線保留傳統鐵罐及玻璃樽包裝,就連「新聞紙」質料說明書捲着藥油玻璃瓶作為防震功能的做法亦得以保留。 此外,新設備也內置了實時數據採集系統, 生產、設備、品質和能源數據一目了然,協助監察整個自動化系統的表現,有助提升生產管理效率和增強市場競爭力,並為建立工業物聯網(IIoT)作好準備。
善用政府資助 促「再工業化」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是『再工業化』關鍵目標之一,生產力局希望協助企業善用科技,逐步數碼轉型,配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產業價值鏈入面創優增值,踏出『再工業化』第一步。」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方湛樑表示,該局多年來積極與本地工商界合作,透過產品和流程創新,促進創新技術研發,為「再工業化」打穩基礎。事實上,生產力局擁有具備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 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T)」 - 「工業 4.0 認 可培訓導師及專家」及「實施顧問」資格的專 業顧問團隊,整合人工智能、機械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助企業建立智能生產線, 邁向「工業 4.0」智能及創新企業。
方湛樑又補充,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旗下設有多個計劃,包括「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夥伴研究計劃」、「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和「科技券」等,支援本地的應用研發項目,推動科技應用。企業可善用政府資助,與生產力局攜手合作,開發更多創新應用技術方案,發掘龐大商機。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