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不再「徒勞」 現代師徒皆求上位路
受儒家文化等影響,中國傳統師徒關係往往要求尊師重道,而師父和徒弟一起生活,形成類似父母和子女關係,乃終身的,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母」,當徒弟的跟師父幾年,可能也只是童工、傭人而已,食三餐免費幫人打工,提供無償勞動。中文有一個詞「徒勞」,就是白做,用在這裏頗適合;犯了事被法庭判「徒刑」,就是源於勞役,只幹活沒回報。古時做得「徒」,預了「白做」,但起碼有得吃有藝學。
師徒制在中國由來已久,數以千年來受各行業廣泛運用,隨着學校制度與免費教育普及,培訓和教育方式更新,舊式師徒制被指跟不上時代,逐漸被摒棄,在現代社會較少見。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如戲曲、武術等,或某些特定行業如律師仍有師徒制,或已不一起住,師徒關係仍保持兩代般親密。
隨着時代需求變化,新式師徒制在中國發展,工業化社會中特別講求技術的職業,仍採用師徒傳承的教育或經驗傳授方式,例如金工、木工之類。
工業化時代 催生新師徒關係
正如昨天提到,西方同樣有師徒制,藝術界如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就有一批徒弟,進入工業化時代後,製造業催生新的師徒關係。今天作為製造業發達的工業強國德國,企業師徒制和師徒制職業培訓教育,世界知名,造就一批又一批工匠,刷亮「德國製造」招牌。隨着「中國製造」以更重質腳步邁向世界,商品生產更多元化,部分講求特別技術要求,產業發展令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受到注重,有體系的工匠式培訓愈來愈受用,例如內地一些汽車製造廠有借鑒德國師徒制培訓經驗。
不一定手藝行業才需要工匠精神,每個行業都有需要。它泛指從業者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是每一家企業競爭發展的資本。除了製造業,中國商營企業亦和外國一樣,將現代師徒制引入,提升競爭力,而工匠精神最好的繼承方式,無疑就是師徒之間的傳承。然而,和許多其他西方企業管理實踐一樣,欠缺那種講求「終身為父/母」的感情連結,新式師徒制在中國取得一定效果之餘,也出現不少問題。
從師父或導師角度而言,部分甚至多數本職任務繁忙,忙着自己工作,通常無法投入足夠時間及精力指導新員工徒弟。西方導師制一般有任期,任期結束後師父和徒弟回歸普通同事關係,日後可能存在競爭,所謂「教曉徒弟,餓死師父」,令到被安排當導師的不願意毫無保留地教徒弟,影響公司發展。從徒弟角度來說,在中國傳統內斂等文化影響下,徒弟可能和導師不夠熟又怕得罪而不願主動交流,或因為見導師太忙而索性不求。現代新人易跳槽,師父教完「得個桔」,久而久之亦沒心機教。師徒制不好做,並不意味無法做好,關鍵在於找到師徒制動力,而現代動力來源之一,就是將利益掛鈎。
海底撈店長 薪酬與徒弟掛鈎
以服務招徠的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激勵式師徒制是例子。在餐飲行業,拜師學藝曾經是入行主要途徑,今時今日,追求規模化以至連鎖化的現代餐飲業,傳統師徒制顯然不能滿足大規模用人需求。海底撈近年快速擴張並且上市,和實施師徒制鼓勵培養人才不無關係,在海底撈教曉徒弟不會餓死師父。
他們每位員工加入時均獲配一位師父,在師徒制下,師父為徒弟提供入職培訓,往後亦定期提供指導。師傅可提名優秀徒弟接受額外管理及服務技巧等各種培訓,以便晉升經理、店長。店長薪酬不僅與自已經營的店利潤掛鈎,還與其培養出來的徒弟店長的店舖利潤掛鈎。
店長有兩個薪酬選項:選項A,其管理餐廳利潤2.8%;選項B,其管理餐廳利潤0.4%,加徒弟所管理餐廳利潤3.1%,加其徒孫管理餐廳利潤的1.5%,百分比會根據情況調整。舉例店長月薪3萬元人民幣,但通過在徒弟、徒孫餐廳利潤抽佣,優秀店長月薪可達10萬,這樣鼓勵了店長培養更多有才能的徒弟店長。加上其他晉升通道,「計件工資」制度等,海底撈的師父和徒弟有足夠動力參與師徒制,亦不會像古時,師父要落窗帘生怕徒弟偷師。
為了保證徒弟質量,師父不會隨便提名人升職,公司實行負責制。當店長提名培養的徒弟「肥佬」,店長與徒弟需支付培訓費用;若新店長未通過業績考核,師父與師公亦會受財務懲罰。此薪酬體制下,師父個人收入與徒弟、徒孫是否「有料到」直接有關,師父提拔徒弟都會公正些,並帶領他們開拓更多新門店。門店與門店之間也形成互相幫助關係,而不是山頭主義,管理效率相對提高。
另一例子是華為,被形容為壓力式。據說他們實施的是「全員導師制」,不僅新員工有導師,所有員工都有導師,從而「一幫一,一對紅」,大家都好。導師每月可獲導師費,公司定期評選優秀導師,獲選又有金錢獎勵。
然而「有辣有唔辣」,沒擔任過導師的員工,不會被提拔當管理層,做導師成績不好的沒機會升職,所以人人積極參與師徒制,努力帶徒弟。加上實行末位淘汰制,給員工極大壓力,對徒弟來說,為了不被淘汰,要在華為呆下去就必須跟師父提升能力,因為不進則退,工作都失去。
海底撈師徒制讓師父和徒弟們利益捆綁一起,華為導師制是導師晉升前提,沒得選。和達文西的畫一定要達文西自己畫,和徒弟合作畫便跌價不同,牟利企業不講求個人,師徒合作為公司實現營利,師父和徒弟就一起賺。培養出優秀徒弟,並不貪徒弟斟茶,而是有回報拿;並不只為感覺良好,而是自己有着數。不論是激勵式,還是壓力式,或者其他的,今天中國師徒制不斷變化。如果靠提提口號,倡導倡導,來實行所謂師徒制,叫資深員工義務帶新員工,作為公司人才培養方式也許已行不通,可能真的徒勞。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寧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