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4成乳癌患者受困擾 緩解淋巴水腫對策
淋巴系統是由無數細管組成的網絡,像河流一樣貫穿全身。淋巴管運送的清澈液體就是淋巴液,內裏包含了俗稱「白血球」的淋巴細胞淋巴球,幫助身體抵抗感染。部分癌症病人因病症或接受治療後出現淋巴水腫,如乳癌患者接受淋巴結/淋巴管切除手術或腋下淋巴結放射治療後,部分患者會發生上肢淋巴水腫。
講淋巴水腫之前,要先了解人體的淋巴系統,這是血液循環一部分,主要由淋巴管及淋巴核所組成。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香港淋巴水腫協會創會人廖軒麟指出,淋巴液是血液循環中的「副產品」,透過淋巴系統運行全身,淋巴液經過淋巴系統,最終回流到靜脈系統,再回流至心臟。
淋巴核分布不同位置,主要集中在頸部、腋下、腹股溝及盆腔位置。淋巴水腫是當淋巴系統包括淋巴管及淋巴核受到破壞,引致淋巴液不能正常流通回流至靜脈系統及心臟,積聚在皮下,便會形成淋巴水腫。
乳癌婦科癌 上下肢水腫
身體正常運作,為何好端端會出現淋巴水腫?淋巴水腫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在香港,大部分患者都是繼發性淋巴水腫。而繼發性淋巴水腫最常見的成因,是癌症及其治療所引起,乳癌、婦科癌(即子宮頸癌、子宮癌及卵巢癌等)及其治療,分別可引致上肢和下肢淋巴水腫。以乳癌為例,乳癌患者有機會需要接受全乳切除手術和腋下淋巴切除,手術之後還有需要接受電療,這兩種治療都會破壞腋窩的淋巴組織,造成淋巴阻塞,引致水腫。
至於發病率,由於尚未有本港數字,根據國際數據如下:
•上肢淋巴水腫發病率
前哨淋巴結取樣:5%-10%
腋窩淋巴結清掃:16%-45%
•下肢淋巴水腫發病率
婦科癌症治療後:22%-36%
其他不常見成因則有先天性淋巴水腫、經蚊子傳染的絲蟲病,多在發展中國家發生。
淋巴水腫會對患者日常生活有大影響,除了明顯的手腫腳腫外,肢體沉重、反覆感染、多次感染後形成慢性傷口(多在足部發生)。另外,乳癌治療多需接受腋下淋巴切除手術及電療,有機會破壞淋巴組織,腋下淋巴負責免疫系統,免疫能力差了,有機會造成肢體感染。廖醫生解說:「肢體水腫上有一個傷口,淋巴液會經過在這傷口流出,這類傷口不但難埋口,反覆淋巴液滲漏也難處理。一個脹大肢體,會引起社交不便,患者多不敢穿短袖衣及短褲、乘公共交通工具不敢握扶手、常要衣服遮蓋,不想他人知道有患癌歷史,以免引起尷尬。」
淋巴水腫一般分5個階段:
0期:隱形水腫
1期:可逆性水腫
2期:不可逆性水腫(就算穿上壓力手袖,水腫依舊存在)
晚2期:不可逆性水腫+皮膚纖維化(皮膚變硬)
3期:象皮腫(水腫肢體如象皮,長出一點點粒狀物的棘皮症)。
慎防慢性發炎
淋巴水腫除了肢體腫脹,當中還會經歷發炎過程,這慢性發炎過程並非細菌感染,是因為淋巴液體積聚在皮下,吸引白血球至皮膚引起慢性發炎,這慢性發炎十分麻煩,因為它會破壞淋巴管,發炎會使淋巴管愈變愈幼,最後甚至會消失。第二個影響是令皮下組織纖維化,使皮膚組織變硬,並且使皮下脂肪增生變厚。
此外,淋巴水腫患者也易有蜂窩性組織炎,屬於細菌感染一種,水腫肢體嚴重腫脹、發紅,雖然這不會致命,但亦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最嚴重可造成敗血性休克,也有病人需入院注射強勁抗生素抑制發炎情況。
淋巴水腫影響確不少,但壞消息這是沒法預防,日常肢體保養,只可推遲水腫的出現和嚴重程度,而且初期的淋巴水腫,可以無症狀,但可透過特別的檢查診斷出來。
雖無法阻止淋巴水腫出現,但患者日常起居仍有法可施,例如保持手腳清潔和乾爽、如有真菌感染便盡早治療,並需戒除日常咬指甲、咬倒刺的不良習慣。
淋巴水腫3種治療手術
至於手術治療包括方法一抽脂手術,適合多脂肪增生的病人進行,醫生為病人進行按壓檢查沒有凹陷,顯示肢體積水比較輕微,進行抽脂把變厚的脂肪清除,好處是效果快,令肢體立刻變小,而手術亦可重複進行,惟此法沒有改善病人淋巴阻塞的根本問題,脂肪層有機會再度增厚。方法二是重建性手術--淋巴管靜脈脗合術(LVA)及淋巴移植手術(VLNT),為患者重建正常的淋巴回流。
LVA做法是在水腫肢體打開小至2cm的皮膚切口,將皮膚下的淋巴管與靜脈接駁,令淋巴液可經這接口重返靜脈系統。由於屬微創手術,只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但此法只對早期水腫有效。
VLNT則是一個游離皮瓣手術,在身體較多淋巴組織聚集的地方如頸、腋窩和腹股溝提取淋巴結皮瓣包括淋巴核與淋巴管,移植到淋巴阻塞的地方,藉此吸收多餘的淋巴液,被移植的淋巴組織釋放的生長因子,可以刺激移植區淋巴管的生長,紓緩淋巴阻塞。此法亦有其限制,只對7成病人有效果。
淋巴水腫手術近年發展快速,主要原因是超級顯微外科手術技術愈趨成熟,令以往因為技術局限而做不到的重建性淋巴手術,成功率變得更高。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香港乳癌基金會早前舉行「乳你同行」網上醫學講座,其一環節為淋巴水腫預防和治療。(iStock)
▲ 在香港,常見的淋巴水腫成因包括乳癌及治療過程時造成上肢淋巴水腫;而婦科癌及盆腔癌治療,則會容易引致下肢淋巴水腫。(iStock)
▲ 淋巴水腫也有高危群,如乳癌患者如曾接受過腋下淋巴清掃及電療、接受治療後肢體反覆受細菌感染、肥胖、術後年期(手術年期愈長),以上皆令出現淋巴水腫機會較大。(iStock)
▲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廖軒麟指出,長期的淋巴水腫而沒處理,患者有機會出現惡性淋巴肉瘤,皮膚上呈現黑點,惟此情況並不常見。(香港乳癌基金會)
▲ 淋巴水腫2期(左)及晚2期(右)。(相片由廖軒麟醫生提供)
▲ 淋巴水腫亦可能是由癌症復發引起,所以一旦發現有淋巴水腫,請盡早求醫。(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