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持有現金應對通脹加本地不穩市況?一文為你簡介全球投資機會

特約 00:00 2021/10/07

分享:

分享:

香港人大多熟悉中港股市,故此投資比例側重港股及A股,但面對連串不明朗因素,正是分散投資的好時機。全球經濟從谷底反彈帶動通脹,只持有現金將導致購買力被蠶食,失去機會為資本增值。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美股,雖然美股持續創新高,但由於美國通脹數字已超越預期目標,聯儲局有可能於11月開始縮減買債,美股上升動力有可能放緩。有見及此,此文特意簡介在美股以外,環球市場中值得注意的投資機遇。

亞歐市場的尋覓機會

台灣股市在過去一年也有不俗表現,當中台股受惠於晶片荒帶動,與半導體行業有關的台企股價有顯著升幅,而半導體需求不斷上升,台灣股市繼續有增長動力。至於東南亞市場,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由於對半導體及的結構性數碼需求殷切,同樣帶動各個股市上升。

值得留意的還有歐元區。歐元區經濟同樣於谷起反彈,但歐洲央行立場較美國聯儲局「鴿派」,強調短暫超出預期目標的通脹數字,不會妨礙維持低息政策。在這個環境下,歐洲股市有機會繼續有上升空間。

以優質固定收益資產對沖通脹

無論是美國聯儲局繼續現有的每月買債規模,還是準備「收水」,早前為救經濟大印銀紙,手持現金不斷貶值似乎是公認事實。假如想以投資抗通脹,可以留意優質的美國或亞洲高收益債券,透過平衡管理風險、動態策略調配,有助把握經濟增長下的收益機遇。

隨着全球經濟陸續復甦,企業盈利提高,企業債券違約率下跌,風險也較之前低。高收益債券一般風險及波動性較股票低,且有穩定派息,而眾多地區之中,亞洲高收益債券息率較為吸引,高於存款利率及高評級債券,加上可受惠於區內經濟及投資需求增長,值得希望穩定收息的穩健型投資者考慮。

想滿足以上不同的對沖選項,基金是較簡單的選擇,可從個別行業、國家或地區整體考量,多元化配置投資策略。市場上的基金產品均有涉獵美國、歐洲及亞洲股市,以至高收益債券市場,但要留意的是,基金產品是以投資者追求長期回報為目標作假設,即使短期價格出現波動,長遠來說價值仍然有機會上升。投資者切記要衡量自身實力及流動資金需要,以免被短期價格波動影響投資情緒甚至日常財政所需。

滙豐為客戶提供環球市場的單位信託基金,現在你可透過「香港滙豐流動理財應用程式」隨時隨地以3個簡單步驟進行基金買賣及轉換,更可透過基金引導式搜尋,回答幾個問題獲得更多投資主意。新滙豐卓越理財客戶更尊享0%首宗基金交易認購費優惠,了解更多:https://bit.ly/3A7M63Y

投資涉及風險。此資料並非及不應被視為買賣任何理財產品的要約,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您應就本身的投資經驗、投資目標、財政資源及其他相關條件,小心衡量自己是否適合參與任何投資產品。以上服務受條款及細則所約束。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