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文化博物館推李小龍2.0新展 精采互動展示龍哥如水哲學
沙田文化博物館自2013年起設置李小龍展覽,口碑載道。為革新藏品,策劃這次「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期望這次從400件不同範疇的展品中,以李小龍及其家人的角度,說出他的性格及思想。當中有不少新的動畫製作,如「李小龍V.S.葉問」、光影展品「我.武.無」等,龍迷是時候朝聖打卡。
香港文化博物館自2013年起,與美國李小龍基金會合辦展覽,總館長盧秀麗表示,為期7年的李小龍展覽累計吸引370萬人入場參觀,期望推出「李小龍2.0」這個更新版,以新角度看李小龍的一生。「他是平凡的一個人,身份是演員、丈夫、爸爸等,但同時透過自我實現(self-actualisation)的方法,實踐不平凡的人生。」
光纖映幕投影龍哥金句
在展覽中,李小龍基金會再次借出多項新展品,以新舊展品交融下拼湊出此「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覽分3大部分,分別講述李小龍的演員之路、武術家之路及其人生之路。入門口陳列的新展品中,包括李小龍嬰兒時穿過的上衣。館長(歷史)王家敏指,嬰兒服料是由香港帶到美國,再輾轉到港展出,與李小龍一生呼應,也是他的人生起點。
而背後的光纖映幕牆收入眼簾,似是瀑布水珠,配合光影,投射出如水又如煙的形態。參觀者可站在指定位置,揮動雙手,鏡頭便橫過李小龍生前的格言,如「生命的意義在於活着」、「別讓憤怒蒙蔽雙眼」、「Be Like Water」等金句,凸顯出李小龍作為一代哲人的氣派。
立體呈現《龍爭虎鬥》場景
場內更首次刊出李小龍構思拍攝,但最後胎死腹中的荷里活武俠片《無音蕭》電影劇本。故事講述一名武僧為取武術秘笈踏上旅途,通過3次艱苦試驗後,領悟到人生真諦,放棄成為秘笈傳人。參觀者將可按李小龍親撰的前言,想像整部電影的內容。
是次展覽特別之處,亦在增加不少互動裝置,以配合今天「打機新世代」的習慣,趣味十足。例如電影《龍爭虎鬥》的場景設計原圖,該原圖畫了戲中多個場景,例如角色韓先生的兵器房及地下室等。團隊利用設計圖製出3D模型立體投影,然後按一個掣,那電影場景就會出現。另外,也有模仿街機的「李小龍決戰李小龍」,你可選對陣的角色,儼如街霸上身。
禪武合一「我.武.無」
真實人生的部分,李小龍對武術有不斷的堅持和反思,冀能有所突破。他融會精通劍擊、拳擊、空手道,並成功開創截拳道,讓他成為蜚聲國際的武術家,這來自他紮實苦練所得的武術根基。
在李小龍人生的展區,則展示一封封李小龍的家書。眾所周知,李小龍在美國是修讀哲學,他除了武藝外,亦喜歡寫作,並常以書信與太太蓮達及一眾好友師兄聯繫,分享日常生活點滴,參觀者可多多留意書信內容,王家敏甚至說「見得到筆迹遍布整張信紙,突顯出他說話滔滔不絕的性格。」
展覽中最教記者雀躍的,是兩套動畫包括「葉問及李小龍的武術訓練」,兩人左右分鏡作詠春練習,已教一眾龍粉爆high。另一段尤為精采,展覽邀來3位藝術家製作「我·武.無」光影作品,以360度沉浸式畫面,讓參觀者感受李小龍自我實現的理念,「我」中以萬花筒(《龍爭虎鬥》中的鏡象)割裂出不同的真身,如鏡如幻;到「武」則是兩個李小龍儼如在Matrix般的對打;尾段的「無」,但見庭中水波乍現,一切盡歸寂滅,無法無相,present得禪意盎然。
﹏﹏﹏﹏﹏﹏﹏﹏﹏﹏﹏﹏﹏
平凡.不平凡--李小龍
日期:即日至2026年
時間:周一、三至五10am至6pm、周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至7pm、逢周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費用:免費入場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2樓專題展覽館六(新界沙田文林路1號)
﹏﹏﹏﹏﹏﹏﹏﹏﹏﹏﹏﹏﹏
圖片:李小龍基金會、馮柏偉
作者、責任編輯:馮柏偉
▲ 文化博物館新推「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入門口後已見此光纖映幕,投射出李小龍的英姿及金句。
▲ 如水展覽中的「我.武.無」光影環節,簡扼地呈現李小龍的哲理思想。
▲ 李小龍用過的劍擊面罩,赴美後他將劍擊的實戰概念及技術融入日後自創的武術系統中。
▲ 李小龍嬰兒時用過的上衣,也是首次展出,約 1940 至 1941 年。
▲ 不同的家庭照,反映出李小龍重視親情的一面。
▲ 展中有李小龍在泰國拍《唐山大兄》時,與妻子蓮達的家書。
▲ 嘉禾電影中,李小龍用過的雙節棍。
▲ 展出李小龍用過的沙包,一切紮實苦練成為他武術根基所在。
▲ 《死亡遊戲》中李小龍穿過的經典的黃色運動戰衣,也連着電影海報展出。
▲ 電影《龍爭虎鬥》的場景設計原圖,該原圖畫了戲中多個場景,例如角色韓先生的兵器房及地下室等。團隊利用設計圖製作 3D 模型立體投影。
▲ 「葉問及李小龍的武術訓練」,長約 2 分鐘,有點師徒切磋的味道。
▲ 模倣街機的「李小龍決戰李小龍」,觀眾可代入電影角色一展身手。
▲ 《無音簫》電影劇照。1970 年 10 月完成拍攝美國電視劇《青蜂俠》後數年,李小龍曾構思一部融合東方哲學的武術電影《無音簫》,並邀請著名編劇史特林.西勒芬及荷里活演員占士.高賓兩位徒弟合作拍攝,他們曾遠赴印度物色拍攝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