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你「印太」我「南太」 中美各自發圍?
「這裏是離太平洋很近的地方,大洋彼岸就是中國。我去年訪美時曾經講過,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我現在依然這樣認為。」
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到訪加州安納伯格莊園,對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說的話。9年過去,美國人顯然不認為如此。只是中方信念未變,更以行動表明,太平洋容不容得下中美,不是美國說了算,是太平洋島國說了算。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國不止在太平洋,連在印度洋也不想容下中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向西走,首訪亞洲力銷「印太經濟框架」(IPEF);中國則往東行,到南太平洋發圍。但正如美「印太戰略」有困難,華「南太戰略」也有挑戰,都非坦途。
王毅10天訪8島國 簽多份雙邊協議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誠然是個大忙人,惟近日繁忙程度實屬罕見。王毅周末結束南太行,10天踏足8國,中途更「雲訪問」密克羅尼西亞(與美「自由聯繫」三島國中,唯一與北京有邦交者),並視頻會晤庫克群島、紐埃(皆為新西蘭聯繫邦)領導人,一口氣找上了澳紐以外所有南太建交國。
成果呢?美媒也有較為客觀的。美聯社稱,中國雖未能如願達成一份龐大多邊協議,卻贏得一系列較小的勝利,每日都與不同島國簽訂雙邊協議。
王毅此行最受關注的,是在斐濟主持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10國同意共同應對疫情、經濟復甦、氣候變化等議題,深化基建、漁農、能源、通訊、電商等合作,但未就會前流傳的安全範疇達成共識。
為何?密克羅尼西亞帶頭反對。密國總統會前去信各島國,形容中方提案會是「他們一生之中最改變遊戲的協議,最好也恐為區內帶來新冷戰,最壞甚至是世界大戰。」這已非密國外交今年首次出位之舉,該國在2月25日,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翌日,就與俄斷交。
京南太戰略目標 地緣突圍爭取人心
也難怪的。密美簽有《自由聯繫條約》,交出國防大權換取美援,去年更同意讓美軍正式建立基地;而中國南太戰略,亦確有一定地緣政治意味。
簡單而言,中國南太戰略至少有雙重目標,其一是地緣突圍。
中國跳出亞太直抵南太,可一次過打破數條島鏈。眾所周知,美國向來以台島為中心、日本至南海諸國的第一島鏈,和貫穿關島的第二島鏈圍堵中國,並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美屬薩摩亞至新西蘭為第三島鏈守尾門,「印太」也不過是島鏈戰略的延伸。中國倘把力量投射到南太,美國布局即會顛覆。
那麼南太島國這麼多,為何還要包括「麻煩」的密克羅尼西亞?這相信是公平起見,密國在3個美國聯繫邦中「破格」和北京建交本已不易,協商排除它的話說不過去,也不符中方理念。而且看看地圖(詳見圖),美國人很懂選擇戰略位置,密國與另外兩個美國聯繫邦馬紹爾群島、帕勞成一直綫,擋在中國與南太更多島國之間,而北京與馬、帕皆無邦交,不找密找誰?
發達國自私 華助南太島國添機遇
澳洲如今也如坐針氈。澳洲上屆政府大言不慚,不止一次聲言要跟中國打仗,怎料到它大選失敗下台,台海仍未按西方炒作打起來,倒是中方跟所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合作協議,澳洲現在害怕東海岸門戶大開。只是所、澳距離其實有海南到大馬這麼遠,中國艦艇就算停靠對澳洲又怎麼了?北約到烏克蘭與俄羅斯面撞面,西方不是也覺得「很正常」嗎?
至於中國另一目標,爭取人心,可說更為重要。
南太島國飽受發達國不公,中國提供了另類選擇。南太本與世無爭,近代以來卻相當淒慘,先後受到西方殖民、日本侵略才得以獨立,並在美澳等國樹下遮蔭。但說英語白人未有真正平等相待,美更視太平洋為「美國湖」(American Lake),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本欄去年12月在《「台灣牌」打到南太平洋 美自覺心虛?》一文也談過,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67次,卻拒絕為核廢「埋單」。
島國不止經濟未有起飛,現在更直接面對存亡威脅。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島國水浸眼眉。可是澳洲氣候政策卻被去年多項報告評為差絕各國;今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下更加沉迷陣營對抗,亦把講好的氣候合作忘記乾淨。
發達國的自私,則是中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間的機遇。中國不但對基建和清潔能源有更大投資,更獨掌大規模填海造島絕技,可救島國於水火。王毅強調,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有相似歷史遭遇、相同發展使命,始終站在發展中國家一邊主持公道。
島國趨觀望 安全合作難一步到位
不過,就如美國無法游說亞洲國家跟隨反華,南太島國樂收中國的錢,也不代表他們想與美反臉。至少,安全合作難以一步到位,島國想必也在觀望所羅門群島會否招致美澳狠手。澳洲新政府亦有意改變前朝忽視南太作風,新外長上任數日即到訪斐濟,而斐濟也在王毅到訪前,宣布加入美IPEF。
太平洋確大,但是否容得下中美,或者不是由中美主動實現,而是由島國間接維持。
▲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左)南太行,10天踏足8國,每日都與不同島國簽訂雙邊協議,並主持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深化基建、能源、通訊等合作。圖為他與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右)會面。(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