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症

副刊版 2022/06/15

分享:

分享:

頭暈原因常言是耳水不平衡,亦即美尼爾氏症。近年頭暈處理手法又謂耳石復位,究竟頭暈原因有哪些?我們又是否分辨清楚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移位?

高低血壓皆可致暈,前者伴頭脹欲裂,並頸項牽扯疼痛;低血壓症狀發作頭暈時如眼前一黑,臥至坐或坐至站的體位升高過程中,尤為容易誘發症狀。而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移位亦可引起頭暈,但程度嚴重,並自覺天旋地轉,欲嘔又止。此兩者病位同為內耳問題,卻疾病機理各異,易被混淆:耳水不平衡會伴耳鳴,聽力減退,及耳內自覺脹滿梗塞,病況發作持續,十數分鐘或維持整天不等;耳石移位則不伴有耳鳴或聽力障礙,常發作於起床時段,轉身加重,症狀時間較短於數分鐘內,但日間無症狀生活如常。

耳水不平衡的病因眾說紛紜,但較受接納者為內耳淋巴腫脹,耳蝸淋巴液偏移走位至半規管平衡器處,聽覺感受器同病,故此會兼見聽覺障礙;耳石移位可以因頭部碰撞,耳石鬆脫跌進負責平衡感的半規管,耳石在滾動走位時會錯誤刺激半規管、引發失衡感覺,患者不自覺眼球震動飄移,天旋地轉頭暈劇烈。

要診斷耳水不平衡,除眩暈外,患者會出現前述耳鳴、耳塞感症狀,並聽力下降,若作診斷測試,更能仔細發現低頻聲音敏感度下降;耳石症先要排除耳鳴耳聾症狀,而典型耳石症發作時症狀維持時間短,並以臥床轉身眩暈加重為特點,若作診斷Dix-Hallpike測試,患者可出現眩暈感,外觀可看到眼球震顫或飄移轉動現象。

若頭暈並非以上典型病症,但又懷疑為內耳問題者,醫生會進一步作內耳的前庭功能測試,引發可測量的眼移動,比較左右耳反應。

中醫經典《傷寒論》提及的苓桂朮甘湯或五苓散等,正是針對水飲內停的眩暈症,無獨有偶相似於耳水不平衡病症。此外,鎮肝熄風湯可針對肝陽上亢的頭痛,這又相近於高血壓病;歸脾湯是以治療心脾血虛,心悸頭暈,這又類似低血壓的病症。中醫中藥處理眩暈症,請待下回分解……

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症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