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港善用中央賦能 延續最自由經濟體
近日,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2年度報告》,香港位列全球第一,也是香港連續20多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報告從5個方面對16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評級,香港蟬聯第一,實屬不易!這表明,香港是全球對資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自由且安全 理想投資地
一個地區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既要能認清自己的優勢,也要不斷增強項、補弱項,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才能贏得青睞。香港的成功正緣於此,給人們以諸多啟示。
在報告的5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繼續排列首位,說明香港的成功,得益於把自身打造為「自由港」和「安全港」。
「自由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由貿易和投資制度,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商貿無外滙管制,收滙結滙方便,兌換貨幣自由,無論是經商、創業就業還是資產配置,香港是理想之地。隨着近年來內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愈來愈多跨國公司把工廠建在內地,把亞太地區總部設在香港,令香港成為外資進入內地的「跳板」;而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也把香港當作通道,一方面在香港上市融資,另一方面把資金放在香港管理,用以投資海外。
二是簡單低稅制,香港被稱為「低稅天堂」,直接稅只有利得稅、薪俸稅和物業稅,且只對來自香港的利潤及收入徵稅。香港薪俸稅最高為17%,低於美國,也低於內地,屬全球最低之列。
「安全港」則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法治及司法獨立,香港是實行普通法,與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法治體系相通,香港的國際仲裁得到全球140多個國家的認可,在發生國際貿易糾紛時,投資者在香港能獲得優質的法律服務;二是高效廉潔的政府,政府對市場採取「積極不干預」的政策,依法施政,辦事程序透明,令投資者放心;三是良好的營商環境,香港從開埠起就是一個商業城市,具有重商的傳統和契約精神。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一個地方投資自由、又能保證資金安全,當然是理想的、稱心的投資地。
一國兩制 固本兼創新優勢
香港在菲沙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中,已持續20多年排名第一,這個時段與香港回歸祖國25年的時段正好重疊,反映回歸以來,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並沒有削弱;回歸前有人曾預言「香港經濟將持續衰退」、「香港已死」,現在看來完全是個笑話。
香港繼續保持傳統優勢,得益於一國兩制。自從提出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起,中央就明確了「3個不變」:香港的社會制度不變、香港居民的生活方式不變、香港的法律制度基本不變;涉及法律制度的表述,在「不變」的前面加了「基本」二字,也就是說,必須變的才變,能不變的盡量不變。
對此,《基本法》第160條訂明,除與《基本法》牴觸者外,香港原有法律繼續沿用,反映中央在處理香港事務上,總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從來都以國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居民很珍視,中央同樣很珍視。
從營商環境的角度看,一國兩制給香港帶來的好處有兩點:一是香港原有的優勢絲毫沒有減弱,包括司法獨立、貿易和投資自由等優勢;二是香港的國際舞台變得更廣闊,特區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了超過220個不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外國在港領事機構從回歸前的88家增加到119家,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和地區,由回歸前的40個增至168個。
由此顯而易見,一國兩制既鞏固了香港的傳統優勢,又為香港創造了新的優勢。
國安法保障 迎資本流入
菲沙研究所的報告,總體上反映了客觀事實,但在涉及香港法治時,對《港區國安法》發表了不公言論,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資本到底是更喜歡香港、還是開始畏懼香港?不妨看看香港這個「資金池」的變化吧!
2021年底,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總值達到35.5萬億港元,較2019年年底增加超過兩成;今年7月,香港銀行的存款總額超過15萬億港元,較2020年6月國安法實施前增加8.5%;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與實力再次獲得肯定,總排名維持亞洲第一、全球第三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是,香港金融發展局上周三(7日)發表題為《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優秀私人財富管理樞紐的地位》之研究報告,香港有望在2023年超越瑞士,成為按資產管理規模計算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眾所周知,俄烏戰爭爆發後,瑞士與美國站在一起,凍結了俄羅斯的資金,中立了200年的瑞士變得不安全了,資本流出是必然的;反觀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實現了由亂到治,香港變得安全了,資本流入也是必然的。
「自由經濟體」這個概念,不僅有「自由」的含義,還有「安全」的內涵;「資本」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哪裏最安全,資本就會流向哪裏。
融入大灣區建設 優化營商環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慶典講話中指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表明中央支持香港的方向和原則。
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都為香港提供了發展機遇;深圳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則為香港提供了「試驗場」。香港除了繼續充當外資進入內地的「跳板」、內資走向海外的「門戶」、中西方之間「超級聯繫人」外,還可在大灣區建設中,透過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特權,開發出新的優勢,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更好,形成吸引全球投資的「強磁場」。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談及「愛國者治港」時,展望香港未來將成為「全世界都為之心馳神往的新的東方明珠」,有香港多年打拼出來的營商環境優勢、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中央持續不斷賦能,香港的美好願景一定會變成現實。
▲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近日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2年度報告》,香港連續20多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資料圖片)
撰文 : 屠海鳴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