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彎彎新月半月板
膝關節一般最常談論及較嚴重傷患,莫過於前十字韌帶斷裂,駭人之處因其手術後康復漫長,往往要6至9個月時間;或若當初非正確處理,韌帶鬆弛的膝關節容易再度扭傷及水腫,健步跑步功能大受影響。除十字韌帶外,同為膝患的半月板受傷亦不應忽視。半月板撕裂症狀除常規關節水腫外,更可致膝關節活動閉鎖,受影響程度比十字韌帶斷裂更過之而無不及,問題已非失穩情況,而是關節屈伸不能。
半月板位於膝關節中心的前後十字韌帶兩旁,左右各一,亦即內或外半月板。如果十字韌帶感覺叫人聯想十字般的肅殺,半月板名字則美得讓人憐惜,試想身重百斤,也是讓這4塊新月狀的軟骨一力承擔起來!
半月板功能除承擔體重外,更是作填充脗合圓圓的股骨關節面及平平的脛骨關節平台,改善膝活動的穩定度。近年亦有研究指半月板活動時,能促進膝關節液流動、改善營養循環,及協調股骨脛骨活動,使膝關節能順滑屈伸及內外旋轉。
半月板若道負責承受體重壓力,但有時卻承受不起一些壓力,例如迅速轉身時,若足掌依舊緊踩地面,不隨上身轉向,關節面會緊壓一起並加以扭動旋轉,這時久經運動創傷的半月板應聲一響,出現不同位置及程度撕裂破損;或對於銀髮族人士,即使非運動劇烈動作,日久勞損退化的半月板,也會因細微膝動作而破損。
有別於韌帶傷患致關節鬆動,半月板傷者更見膝部活動閉鎖,即使一定角度內屈伸自如,但至一定度數卻不得越池半步;亦有些活動期間膝內咯咯暗響。要診斷半月板傷患,最準確方法是依西醫作磁力共振或內窺鏡檢查。大多患者於問診及膝屈檢查過程中,已出現半月板受傷端倪。
近年半月板的治理方法漸趨保守,例如西醫骨科已不主張切除半月板撕裂部分,反而提倡盡量保留及修復。而物理治療術後或非手術治療處理,除局部消炎消腫外,強調肌力、控制力及體感等訓練,同時亦強化腰股及踝部,以回復下肢動力鍊接的功能。
▲ 由上而下視角觀察右膝關節內解剖結構。(圖片:維基百科)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