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提升法律服務發展動能 鞏固法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早前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一聲聲法治強音響徹上空。「二十大」報告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彰顯了中央重視法治、厲行法治的堅定決心,亦奏響了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嘹亮號角。
中央歷來重視一國兩制所保障的法治,對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作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7月1日視察香港時的重要講話中,分別強調了「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保持普通法制度」這兩項香港法治的基礎與根本;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月發表本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更是將鞏固香港法治核心價值放在報告的第一部分,作為「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的重點工作加以突出。
針對司法覆核,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去年法制焦點活動上曾指出,法律訴訟需時,而對政府進行法律問責,或會不可避免地逆轉或嚴重延誤政府決策、政策或項目的推行,無論有關決策、政策或項目對於公眾利益是否極其重要或可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免針紙」司法覆核案,恰好成為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鄭重宣示維護獨立司法權、全力支持司法機構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試金石」。
無論對特區政府早前決定「免針紙」無效持何種立場,司法覆核都是賦予香港市民向獨立行使審判權的高等法院,針對行政部門的決定或行為是否超越法律賦予權利而提出的司法程序,法院判決一經作出,都應該得到尊重,除非之後被上級法院推翻,否則都應得到執行。
無論是選擇接受法院判決而不上訴,還是通過修改相關條例,以完善行政行為的法律基礎,其實都是在踐行「行政主導」的前提下,行政機關尊重司法機關獨立審判權,維護和遵循法治、並達致良政善治的重要體現,也肯定會增強市民和國際社會對特區政府維護法治的信心。
加強推廣培訓 培養法治人才
「法立於上,教弘於下」,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針對香港和澳門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習近平曾提出「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要強化法治意識」,亦曾特別強調「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要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維護法治秩序,培養造就一大批熟悉香港《基本法》、具備深厚專業素養的法治人才,為依法治港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有鑑於此,《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會成立由律政司司長主持的「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推展全新的「法治教育領袖培訓計劃」,在社區層面推廣一致和正確的法治信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其Facebook專頁中,進一步透露了計劃的相關內容,包括透過培訓相關界別的「培訓者」,以及為培訓指定教材,推廣及加強市民對《憲法》、《基本法》、《港區國安法》和香港特區普通法法律制度的認識;為了配合加強統籌法治教育和培訓宣講領袖,隸屬於律政司司長的「法治建設辦公室」已成立。
這些舉措再配合未來具體的實施細節,無疑可以在香港全社會建立起協調統一、有針對性、面向學生與教師、公職人員、基層社區以及專業團體的法治宣傳與教育機制。這些都是維護香港法治的必由之路,是一國兩制在新時代實踐的必然要求,更是香港為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貢獻的應有之義。
發揮普通法制優勢 助解爭議
無論是保持香港普通法制度,還是在社會普及正確法治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確保和助力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發展自身的同時貢獻國家所需。無論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都明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正如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早前在第7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的致辭中所說,希望香港做強專業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律、航運、金融、諮詢等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同一場合亦表示,支持香港積極發揮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作用,協調解決投資爭端。
坐言起行,中央一直用實際行動,支持香港法律服務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而如何善用這些支持政策與措施,就是留給特區政府和法律業界要思考和完成的答卷。特區政府顯然有備而來,《施政報告》在發揮普通法制度優勢,從而打造以「促成交易,解決爭議」為本的國際化法律平台服務方面,提出了3方面舉措。
落實3舉措 建國際化法律平台
首先,加強宣傳,在擦亮香港法治和法律制度「金漆招牌」的同時,更要積極善於向國際社會和內地宣傳香港法律服務優勢,鼓勵更多海內外企業和個人視香港為法律服務的首選地點。
其次,現代法律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促進經濟發展,因此結合在金融、航運、貿易、創科、文化交流和知識產權等不同領域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香港法律服務業在促成交易方面的成熟、高效和便利作用,才能最大化發揮香港法律服務平台的優勢。
最後,香港法律服務最大的市場就是內地,而粵港澳大灣區則為此提供了施展拳腳的廣闊空間。《施政報告》明確將對接國家戰略作為增強香港發展動能的基礎,並成立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而律政司也會為此成立專責小組,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法律實務接軌。
可以預見,隨着疫情進一步緩解,兩地旅行限制逐步解除,香港法律業界為本地、內地和海外公司及個人,提供包括上市融資、兼併重組、監管合規、基金設立和爭議解決等方面提供服務,必定會有更大機遇。
▲ 無論是保持香港普通法制度,還是在社會普及正確法治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確保和助力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發展自身同時貢獻國家所需。(資料圖片)
撰文 : 劉洋 國際法律與解決爭議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仲裁推廣諮詢委員會委員、調解督導委員會委員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