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未來教育新趨勢  為人才發展作出長遠規劃

特約 10:50 2022/11/02

分享:

分享:

置身數碼新世代,加上疫情帶動網上學習趨向普及,如何利用科技支援以至提升人才再培訓及技能提升,成為不少企業以至培訓機構關注的熱門課題。由薯片叔叔共創社與香港大學合辦的「全球教育科技峰會」於上月中(10月14日)舉行,匯聚全球30多位教育科技專業及創新者, 共同分享促進人才發展和推動香港轉型為數碼經濟市場的有效方式及實踐經驗。

成立於2018年的薯片叔叔共創社屬慈善機構,着重提倡嶄新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在開幕致辭時表示,科技幾乎顛覆了所有行業,現時正是利用科技來創新學習方式的重要時機,在香港疫後復甦策略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 他同時聯同香港大學副校長(教學) 何立仁教授、羅兵咸永道大灣區及香港ESG服務領袖方蘊萱,以及JobsDB香港區營運總監李政勳主持開幕儀式。

是次峰會邀得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旗下未來教育研究所 (IFE) 執行董事馮進能(Michael)博士擔任講者。他過往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的高級顧問,以及新加坡「技能創前程行動」(SkillsFuture movement)的策劃者,後者更被視為全球在職培訓和促進終身學習的基準。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旗下未來教育研究所 (IFE) 執行董事馮進能(Michael)博士應邀擔任講者,分享有關推展在職培訓及終身學習的豐富經驗。

Michael在開幕辭中提到未來學習的願景時指出,受人口結構變化、人均壽命延長、職業轉軌、全球化、本地化、數碼轉型,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未來的工作模式將面對重大改變。「我們亦需要創造嶄新的教育範式,將教學模式由前置式轉型至終身學習;同時創建更多學習途徑,藉此整合工作和學習,增強個人能力,以及預測社會從數碼經濟轉型至綠色經濟和關愛經濟後,在職人士所需具備的技能,以便作出更長遠的培訓規劃。」

Michael深信,每個社會皆屬獨一無二,人才發展並沒有全球通用的政策;惟商界若要保持市場競爭力,便應擔當更宏大的角色。他在早前發布最新的《未來經濟及技能需求報告》(2021)中,特別列出三大增長領域和需要優先掌握的技術,鼓勵企業與人才及早把握新機遇。

出席人士不但用心聆聽馮博士的分享,更踴躍發問。

展望五大方向  掌握不同技能 

「其中三大增長領域包括「數碼經濟」、「綠色經濟」和「護理經濟」;而有待優先掌握的技能則涵蓋數據工程和數據分析、物聯網、綠色流程設計、環境管理,以至市場研究、持份者管理、道德理念等多元領域。」除了上述提及的技術外,Michael引述報告中亦提及一系列可轉移的「軟技能」,同樣有助職場精英慎思明辨、與人交流及與時並進。

憑藉高等教育專業經驗,Michael又提出與教育相關的5大發展方向,其一是令社會不同階層得到可以負擔的學習;其二是增加每個人接受高等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機會;其三為發展技能以支援公司業務轉型和工作流動性;其四是設計有效以能力為本的學習系統,配合進一步促進教育系統更具包容性、切合社會需要和高效,方能促進教育系統更具包容性、切合社會需要和高效。

亞洲經驗分享  推動數碼轉型

Michael同時引述在亞洲地區,新加坡和韓國政府皆積極主動地推出戰略藍圖和行動計劃,確保市民在技能上可滿足數碼時代的需求。以新加坡為例,除了「技能創前程行動」外,其貿易和工業部也為23個關鍵行業制定行業轉型地圖(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s,ITM),涵蓋創新、國際化和技能提升三大發展策略。

「早在疫情爆發後不久,新加坡政府已在未來經濟委員會(Future Economy Council)成立越戰越勇工作小組(Emerging Stronger Task Force),硏究應對疫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長期工作。」他續說,同樣地,韓國政府則透過開展「新數碼計劃」(Digital New Deal),當中廣及教育數碼化,並涵蓋由小學到大學以至職業訓練中心,銳意將國家發展為在工業、教育和公共行政應用 Web 3.0 的領先者。

(特約)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