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寬檢測補貼海外客 谷本地消費
趁上月國慶假期,筆者到大阪旅遊,當時日本未開放自由行,仍要申請簽證,雖然有點不便,但機票價格相比宣布開放自由行後低很多,也享受了大批旅客未到日本時的寧靜。走在大阪、京都街道之時,有想起香港的零售及餐飲業,會如何渡過今年的冬天。
日圓續低水 對旅客吸引力大
先說零售業,日本未開關前,不少日本零售商進駐香港,我也有趁熱鬧去看看,如果不是常去日本,那裏的產品數目吸引,但價錢並不划算,即使目前日圓大跌亦然。以某著名100円店為例,「7算」時價格折合是7.7港元,在香港則是12元,以現時滙率計,日本的價格折合是6.05港元,相差達一倍,同樣價錢可以多買一倍的東西;日本衣服的價錢也同樣吸引,滙價因素加上折扣,在哪裏購買是顯然易見的。
貴價的東西同樣吸引,Hermes香水香港賣1,205港元,日本賣12,900日圓,現時折合700港元不到;泰國亦是同樣,泰銖一年內下跌了約13%,當地的化粧品也相當便宜。
再說餐飲業,香港某壽司店長期排長龍,人均消費約300元,而在日本的大城市,有很多平民壽司店,筆者每次去大阪都會光顧的食店,人均消費130港元已超越香港名店的水準,即使很多人嚮往的廚師發辦(Omakase),香港頂級的要3,000至5,000港元一位,大阪、東京則約20,000至30,000日圓,就算「7算」都比香港相宜。
這次我光顧了3次爐端燒,人均折合200多港元,海鮮的種類很多,在香港沒有1,000至2,000港元一位絕對不行。有人計算過,只要在日本(或台灣等)吃兩、三餐,已可「賺回」機票,這次的機票約4,000多港元,單是那3餐爐端燒已值回機票價錢了。
特區政府每月會公布零售銷貨額,每季公布餐飲業的銷貨,與去年同期比較升跌,未開關時,這些數字的意義不大。在年首年尾的節假時期,零售業的銷貨額大致是300多億元,其餘日子則多是300億元以下;至於餐飲業,由於本地元素較多,只要放寬每枱的人數上限,每月有80至90億元也是可以的。
疫情下香港零售業沒有內地客支持,而即使他們重來,人數一定不會多,滙率將令他們轉向日本、泰國等地,他們也會意識到上述吃一兩餐、買一兩件貴價品便值回機票的道理。
港宜向旅客 退回兌港滙損失
我同情香港零售及餐飲業者,他們不是地主,除非關門大吉,否則業主通常不會減租;當租金下跌時,政府地價及印花稅收入也減少,官員們也頭痛。目前這個不對等的開放相當不合理,誰也不想在全世界都不斷開放時,香港仍然糾纏用何種抗疫對策,仍然在製造人為的失業率和不景氣的零售和餐飲銷貨額。
消費劵已推出兩回,但效用愈來愈小,特區政府在想方設法吸引旅客時,不妨考慮向旅客退回因港元滙價帶來的損失,方式可以是在機場設櫃位退回,並參考某發展商的零售計分網站,旅客只要能提供酒店的住宿證明,以及零售收據,上載至指定專用網站,經核實後便可在機場櫃位取回款項,毋須花太多時間排隊;網站更可以詢問旅客離港日子,以便當局安排人手,整個過程也可外判予經驗豐富的酒店及零售業客戶服務部。
至於「安心出行」程式,則差不多是時候退場,現在本港急需刺激消費,旅客一定不會來一個甫下機便要多次檢測、進入食肆餐廳諸多限制、物價又高的地方。
▲ 現在本港急需刺激消費,一個甫下機便要多次檢測、進入食肆餐廳諸多限制、物價又高的地方,恐怕不會受旅客歡迎。(資料圖片)
撰文 : 李兆波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講師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