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博物館草間彌生展揭幕 解讀5個標誌性符號

副刊版 2022/11/11

分享:

分享:

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是今次西九M+在慶祝博物館開幕一周年舉辦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的6個主題。這位當代在拍賣場上價格最高昂的在世女藝術家,在今次逾200件展品中,不乏她經常採用的5個標誌性符號。

生於1929年的草間彌生,素以豐富多產的創作而著名,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行為展演、流動影像和大型裝置。她原本學習傳統日本畫,1957年移居美國,很快就以別樹一幟的藝術語言,在美國和歐洲前衞藝術界打響名堂。1973年她返回日本,之後一直創作不輟,但因罹患精神病,自願入住東京新宿晴和病院至今。

那草間彌生多產豐富的作品,究竟屬於哪一個流派呢?有說她對繪畫筆觸的着重,被歸類為抽象表現主義;亦有說她用色鮮艷,被視為普普藝術的代表之一,但草間彌生從未將自己歸類,而她稱自己的風格為「草間藝術」(Kusama Art)。至於她常用的標誌性符號,就包括以下這些:

①波點

草間彌生有「圓點女王」或者「波點女王」的稱號,波點已成為她的標誌性icon。草間曾經形容她的波點象徵太陽、地球與月亮,以及世間眾生。她的早期作品均勾勒這種星系與細胞形態的模糊關係。

②自我消融

連結和集體是草間彌生藝術的重要價值觀,她於1960年代的人體彩繪展演闡釋了「自我消融」的概念,即是把人是完整個體的觀念「消融」,藉此令自我與宇宙重新結合。

③南瓜

草間彌生一直視植物為同類,認為它們與人類一樣,是由同一精神所驅動的生命體。她的家族在松本市經營育苗場,她早期的作品,就是源自她對育苗場和周遭花卉植物的觀察,當中南瓜尤其令她着迷,因為形態不一。

④積累

草間彌生的童年舊居附近河道有許多白色石頭,她很欣賞這豐富的景象,因此重複和複製技法一直貫穿其作品。她於60年代在家具和日常物品附上多個細小的填充布袋,以此製作雕塑。這些作品後來被稱為《積累》,令人聯想到含苞未放的花朵、腫瘤或陽具。她形容自己墮進了「積累的魔咒」,這些作品耗時費工,令她筋疲力盡因而要入院治療。

⑤無限的網

《無限的網》是草間彌生芸芸創作中最受追捧的一個系列,有說當年在紐約首獲注目的畫作《無限的網》,靈感來自自小困擾的幻覺,她曾在訪問時透露:「我筆下的網不僅超越自己,更超越畫布本身。這些網一直延伸至牆壁、天花,最終覆蓋整個宇宙。」也有一說法是她1957年離日赴美時,在去程飛機上俯瞰太平洋,啟發她創作《無限的網》系列,而作品《太平山》 (01960) 也有在今次展出。

---------------------------------

死亡與生命

草間彌生早期的創作,也有探討年少時在二戰目睹的破壞,而自1960年代起,她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愛、和平和共同體的信息。因此,由帶點憂鬱、悲情的「死亡」主題區角落,走入另一主題--「生命的力量」時,忽然之間會感到豁然開朗,因為一幅又一幅的牆,都滿布着繽紛的色彩。這裏正展示自2009-2021年間,草間彌生的《我永遠的靈魂》系列,而當中的一面牆,許多更是今年所創作的。

93歲仍對生命懷抱希望,對活於紛亂世代的人,正好是當頭棒喝!

﹏﹏﹏﹏﹏﹏﹏﹏﹏﹏﹏﹏﹏

滙豐首席贊助「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

日期: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地點:M+西展廳、展演空間、地下大堂、潛空間

票價:$240(正價)、$150(特惠),只於網上發售

網址:https://queue.mplus.org.hk/softblock/?c=mplus&e=mplusticketing202210&cid=zh-HK

作者:何小雲

責任編輯:招美寶

這個1976年的《神經的死亡》作品(圖),布滿陰沉的黑色圓點,感覺憂鬱;而對比2022年的新版則色彩繽紛,把其招牌的《無限的網》化為立體作品。(M+提供)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這個展演空間充滿草間彌生的招牌波點圖案,而空間深處有一個四周鋪滿鏡面的環境,提供萬花筒般的感官體驗。這是草間1960年代創作的經典鏡屋的全新演繹,為無限和積累這兩個核心概念帶來新角度。(M+提供)

這《自我消融》(1966-1974)作品,包括塗滿了波點的彩繪人體模型、假髮、手袋、水瓶、煙灰缸、塑膠花、植物及水果等等。(M+提供)

《南瓜》(2022):這兩個帶有黑色圓點圖案的黃色南瓜,一個高瘦,一個慵懶,就好像兩個人在對話般。(M+提供)

草間彌生迷戀性亦排斥性,對性的恐懼源於風流成性的父親;但她對男性胴體的迷戀,在她《無題(椅子)》(1963)(圖右)又表露無遺,白色的椅子上堆滿陽具形的填充物,而圖左的《陽具女孩》(1967)更加破格。(M+提供)

這個1976年的《神經的死亡》作品,布滿陰沉的黑色圓點,感覺憂鬱;而對比2022年的新版(圖)則色彩繽紛,把其招牌的《無限的網》化為立體作品。(M+提供)

在「生命的力量」展區,這幅牆許多畫作的命題都是《我每天為愛祈禱》。而畫題總是富有詩意的草間彌生,更將一幅畫題以一首詩代替。《我的心在宇宙中顯現!神啊,祈求你從天空中的縫隙俯望我。我想讓你看到我那燦爛的人生,如足跡般刻印在宇宙之中!》(M+提供)

《囚徒之門》(1994):草間彌生畢生與精神障礙搏鬥,這個作品流露她受到的束縛,但繁茂蔓生的枝條也象徵她決心破除障礙的鬥志。(M+提供)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