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肺燥食療及穴位按摩
香港10月及11月,正值秋冬季交接之際,氣候特徵乾燥帶涼,若東北季候風猛烈,確能聞到燃燒稻草的味道;漠外長風萬里,彷彿也把牧羊頸項上的掛鈴輕響也送入耳際。秋冬季確為肺咳好發時間,或更見鼻敏感、皮膚痕癢等與乾燥有關症狀,故以下將介紹便捷的益肺養陰食療和穴位按摩,以紓緩肺燥症狀。
咳嗽為多種肺病的共同特徵,但秋燥咳嗽特徵更為咽乾欲飲、乾咳無痰或痰少質稠,全身性症狀亦見鼻乾出血、口角乾裂、皮乾脫屑、便秘尿少等。惟即使飲水更多,亦只見小便頻繁,不能解決咽乾,這是由於乾燥損傷肺部津液,飲水不能直接補充津液。更何況現代飲食嗜辛辣煎炸,耗傷陰津,惟清熱生津,方能針對津傷主因,解決身體乾燥問題。
便捷食療可蒸冰糖柿餅。冰糖入脾肺經,功效和胃潤肺、止咳化痰;柿餅同樣化痰潤肺、和絡止血。做法是取柿餅兩塊、冰糖10克、水小量,食材文火蒸15分鐘至柿餅綿軟,合兩人服用。
另一食療以瑤柱燉瘦肉。瑤柱補腎滋陰、調中、養五臟、止小便。材料包括豬𦟌肉150克,先汆水處理,另準備瑤柱4粒、清水兩碗半,文火燉煮一小時半,分量為兩人佐饍為宜。瑤柱肉湯療效尤其針對心煩口渴、失眠多夢、夜尿頻繁。以上各食療可一星期兩次,3星期為一療程,以兩療程為合宜。
穴位可按壓太淵穴,亦有一定治療肺燥咳嗽療效。太淵穴為肺經原穴,能治理肺經肺臟疾患。肺主氣,司呼吸,而肺又喜潤而惡燥,通過肺經原穴太淵刺激,可理順肺氣、止咳,通調水道而潤燥。取穴可於手腕掌側腕橫紋近拇指側方向處,若正確定位可感受橈動脈搏動,力度以局部痠脹為宜。穴位早晚各按摩兩分鐘,每日左右手交替。
怡情養性,早臥晚起,欣賞秋明月冬澄明的景物。若無閒事在心頭,豈不是人間最好時節!
▲ 太淵穴:位置為手腕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