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遷怒
副刊版
2022/11/17
龐大身軀掛着顯著肚腩,再加上頸項大金鏈和手腕巨型佛珠,一副不好惹樣子,大嗓門喊道:「你們醫院定要負責!」
他是為妻子說話,四年多前患上早期肺癌,手術後三年發現肺積水,確認是肺癌復發,但肺水樣本未能找到基因突變,過去一年多用上化療及免疫治療,依然未能控制腫瘤生長。
醫生冷靜地回答:「請問這次是我們第幾次見面?」大嗓門答道:「第二次。」
「正確,第一次是兩星期前,你們來尋找第二意見,那天,我建議尋回四年前手術樣本作詳細基因排序。今次是第二次,我高興地告訴你們,找到罕見MET 14 Skipping基因,而且新標靶藥十分有效。但為何你對此毫不關心,反要問責醫院?」大嗓門仍然怒吼:「你們醫院不早些說找到基因,連累我老婆兜兜轉轉、辛苦地醫治了一年多,並付出高昂的醫療費用,你們當然要負責。」「既然是第二次見面,我又如何為以前發生的事情負責。」醫生依然客氣地回答。
大嗓門卻不客氣地說:「我不理,你在這裏工作,就是代表醫院。」
醫生開始有點不耐煩,說道:「對不起,我不代表醫院,醫院也不代表我,醫生只能為自身行為負責。」
病人家屬遷怒醫護人員,乃常見現象,尤其當病人的治療情況不如理想,心理學上,稱這種行為做「Transference」(移情)。但當醫生為病人找到新希望時,病人家屬仍把過往不愉快的醫療經歷遷怒到醫生頭上,便有點兒太過分了。
撰文 : 莫樹錦
欄名 : 醫筆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