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縱橫錶壇30載 老爺佘宗明:揀令自己開心和擅長的事做
在雜誌傳媒界人稱「老爺」的佘宗明,早已練成一眼已知該款手錶前世今生的能力,去年決定退休宣布辭掉鐘錶雜誌總編一職,有同行以這句形容:「對香港鐘錶界的同業來說是一枚震撼彈」。
屬半個同行的筆者,同行訪問同行,未致於流淚眼望流淚眼,從他走過的路,像預視到在這一行行走的將來,自然坐定定聽一聽他回望過去展望退休的感想。
問老爺有何甚麼成功格言開心share給新一輩,他徐徐的說:「忽然醒起以前睇過一套戲叫《香奈兒》(Coco Chanel,2008年),簡單地歸納幾項:一做你擅長的事,又或做令你開心的事,若加埋運氣,就有機會成功。我不覺得自己成功,又怎可教人呢……但好唔好彩?我覺得我是好彩的。」
這個時代,每個人退下來都有他們的原因,而他所持的,是要照顧患有失智症的外母,他說:「愈來愈嚴重,要24小時陪着她,出差變成奢侈的事。」
如果鐘錶會說話
「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運,可視之為天命、時機,在時代巨輪下,應運而適者生存者,才會懂得在大環境使然下如何生活。
佘宗明,60年代出生,成長於70年代,小學就讀於半山羅便臣道的高主教書院。愛看書的關係,年紀輕輕已有千多度近視和散光,全級成績第一的他是第一屆學業能力測驗(1978年)的考生。
「其實我可以揀Band 1學校,有個同我咁上下成績的同學,都被St Paul's Co-ed(聖保羅男女中學)取錄,但細個已知道,無錢是不可以讀貴族學校,自然不會揀高不可攀的學校。更何況我並非外向,運動又唔叻,又大近視又考第一,自然變成無人侵我玩。」
原校升讀中學,他早已自我隔離,愛埋首武俠電影和小說中的情節。「我成長年代是武打片的溫床,無論是公仔書或電影,有很多武俠流行文化,看很多劉家良主演的邵氏電影,那時成龍尚未出現……」
而到傳媒工作,也是無心插柳而開始,剛畢業後的第一份工是教授英語,1992年當上《人車誌》編輯,繼而《武剛車紀》(1998年)特約編輯,2000年當《號外》編輯,2004年自立門戶創辦《SPIRAL》腕錶雜誌,2015年他推出《名錶入門大全》著作,他這樣自我介紹:「寫了20年錶,但寫得最多其實是影評。」
「某程度上,條路唔係我揀的,是入《號外》時,各人已有自己的category,未有人做錶,於是我便做了,不是好刻意。」
坦言鐘錶對他,並非larger than life的一回事,只是自細「靚嘅嘢貴嘅嘢都鍾意」,不過關於與腕錶的回憶,卻如數家珍一樣。結婚時買了一枚積家REVERSO系列腕錶,只因鍾情方形錶;升做副總編時,他也添了一枚勞力士的AIR-KING;第一枚經公關好友穿針引綫,真金白銀入手的是TAG HEUER的Monaco系列復刻版。
2003年,一本台灣鐘錶雜誌打算推出香港版,找他跟另一位錶壇資深專家商議,這也成為他創辦香港自家第一本鐘錶雜誌的契機。
「寫完計劃書後,才知自己不是揸莊話事的人,條氣梗係唔順,當時30多歲,望見市場有空間,覺得有得做,咪自己做!」
2004年他以機芯的心臟SPIRAL之字命名,自立門戶以季刊形式發售錶書。然而,好的員工有老闆心態,但當做老闆時這心態卻變成全公司上下的壓力,漸漸與拍檔有拗撬。
「我不是很愛社交的生意人,又或者第一次做老闆,放低唔到,並不是緊張自己,而是緊張所有跟我工作的人,總是覺得甚麼都有沙入眼。」多年後,佘宗明很清楚知道追求的位置,他把雜誌賣了,然後只當上另一本鐘錶月刊的總編輯。
錶界的高山低谷
如同時裝精一樣,望一件衣服已知那一年那一季度的潮物,錶亦然,從中佘宗明見證過錶界高山低谷。「凡事都有ups and downs,在故宮珍藏一枚乾隆擁有的寶珀錶,只因以前有皇帝或好有錢的人才負擔得到;70年代電子錶興起,第一枚CASIO金錶等於當時一部Corolla車價錢。80年代,瑞士錶可以話死晒;到Swatch Group成立(1983年),大家覺得不可以繼續這樣,開始積極做回一些貴價錶……」
而他剛好踏入傳媒這行,見證着錶界的起承轉合:由十多個品牌到近年BASELWORLD要拜會六、七十個牌子。由許多global marketing的龐大宣傳攻勢,如OMEGA推出全新的SPEEDMASTER等,象徵整個行業開始興起,到集三問報時、萬年曆、陀飛輪於一身索價的千萬腕錶……他都告誡自己,對大眾來說,鐘錶只不過是消費品,有銀彈的人,才視為有價值的投資品。
「其實以前無內地市場,一樣有拍賣,古董錶勞力士一樣有升值的能力。正如以前香港一樣有錶店,一樣有金行。當然有大陸市場,才會膨脹得那麼誇張,由1間變10間,影響大不大?大,但是否因內地市場,又不能片面地說。」
錶界最興旺時期,他試過最高峰時一個月去了5次日內瓦出差,他早知行程緊密何不留在瑞士?「因為想見屋企人,寧願朝早落機,返來過一晚,明天又再飛過。」
家庭為退休主因
體力透支,可靠休息補充,但親情卻不是這回事。在他決定退休前後一兩年,親人先後過身,加上外母身體漸差,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長此下去。
「細個某程度上,我是很不負責任的人,大可說是並非家庭本位的。我的存在是對自己,開不開心,成功與否、滿足感都只是自己。就算結婚,都只是精神上與伴侶的支持關係,甚至從來無在意自己在家庭中可付出甚麼。隨着外母年紀大,開始意識自己在家庭裏擔當的角色,發現照顧,並不只斟茶遞水的簡單,而是我個人喺度。」
現在他對另一半言聽計從,閒時跟老友記去試不同運動,如乒乓波和學踏單車,還上了一些身心靈課程,而他囑咐各位退休朋友要儲番個錢,最後他這樣結語:「真係未來轉變可能會很艱難。有一個開心的家庭,無論你成長的還是自己組成的,都會對你工作順利好多。若年少有甚麼童年陰影,學習去寬恕、忘記和去釋懷,對生活工作都好好多!」
「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曹雪芹《紅樓夢》中如此記載。
﹏﹏﹏﹏﹏﹏﹏﹏﹏﹏﹏﹏﹏
圖片:曾耀輝攝、受訪者提供
作者:黃鑑江
責任編輯:張頌婷
▲ 佘宗明,香港資深傳媒人,當過《人車誌》、《武剛車紀》、《號外》等雜誌編輯,2004年創辦《SPIRAL》。個人著作有《在我還年輕的時候》、《聽歌.睇戲.看小說》、《木衞二》、《認識腕錶的第一堂課》和《完全腕錶手冊》。2021年 11 月決定退休,辭去鐘錶雜誌總編一職。
▲ 到BASELWORLD出差是等閒事,由過去十多個品牌到現在六、七十個,採訪方式也不同了。
▲ 老爺仍記得這枚第二代 Monaco 計時復刻版,當年定價是$16,900(現相同款式索價約6萬),大概解釋得到升值的定義,就是早買早享受。
▲ 與HERMES合作的獨家版本,是當年雜誌滿1周年時的聯乘作。
▲ 大概入這行,都是因為「只是喜歡寫」的人,《在我還年輕的時候》輯錄多年專欄的著作。
▲ 退休前寫了一本 40 萬字的武俠小說《吟留別賦》,只因滿腦子全是揮之不去的武打場面。
▲ CHANEL於2000年首度推出J12系列腕錶,同年他亦剛好加入《號外》雜誌。(黑白圖片)
▲ PR 跟編輯關係亦有人情味,老爺說:「人走茶涼是正常,但大多有看着大家長大的關係,到現在仍不時聯絡。」
▲ 關於為退休保本,他笑言:「由細到大都沒有金錢理財概念,我太太替我處理,我也不過問,也大安旨意。」
▲ 少年時代的他已有幾百度近視加散光,小學成績永遠名列前茅,他一再強調:「只是小學時候成績很好,之後喜歡睇武俠和推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