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綜合症

副刊版 2022/11/23

分享:

分享:

跑步項目繁多,由短跑至長跑,場地徑賽至越野跑,迎合大眾多方面興趣及訓練需要,故不少人熱衷其中。運動創傷「跑者膝」或「跑步膝」影響不少跑手,但其並非單純泛指跑步後膝痛,其確實病症為髕股關節炎症,病因與競跑運動給髕股關節軟骨過大壓力有關。除此之外,髂脛束綜合症於跑手群中亦見不少,統計指跑者膝多影響女性跑手,而男跑手多為患上髂脛束症。

髂脛束為大腿外側的筋膜結構,上連髖部肌肉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下至膝關節前外腓骨小頭及脛骨突起(Gerdy's Tubercle)。髂脛束能協助髖及膝部動作及穩定關節,髂脛束綜合症一向被認為由於下肢過度反覆屈伸動作,至筋膜及骨間摩擦致滑囊發炎所引起。但至近年解剖研究卻否定滑囊炎說法,提出受影響處實為神經綫分布密集的脂肪組織。此外,髂脛束實為因動作而壓迫股骨及其上軟組織,而非前後摩擦滑囊致病。

髂脛束綜合症痛處以膝關節前外方為主,跑步運動訓練後每每發作,休息痛減,但運動後又反覆發作。由於痛處廣泛,需與髕骨軟骨發炎、髕下脂肪墊炎及骨質皮勞性損傷鑑別。往昔臨床多以Ober's Test,動作以髖內收引起疼痛作診斷,惟測試動作有機會過度牽拉髖關節囊,引致假陽性結果為詬。現臨床測試主張以Noble Test為主,即膝屈伸時引起膝前外側疼痛為陽性,診斷需結合觸診結果。

一向被認為與發病有關因素,例如長短腳、扁平足、高足弓等,原來與髂脛束綜合症發病無關。研究指跑步步數總量,或突如其來增加跑步量,超出髂脛束鄰近軟組織的承載能力,會導致包括相鄰軟組織受壓,引起慢性炎症。下回將分享髂脛束綜合症患者可何時回復練跑。(二之一)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