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冬飯局反映社會氣氛 《過時‧過節》呂爵安解開家庭心結

副刊版 2022/11/24

分享:

分享:

MIRROR成員主演的電影,最近都獲票房佳績,而由呂爵安(Edan)和盧瀚霆(Anson Lo)自《大叔的愛》後再度合作的電影《過時.過節》,由新晉導演曾慶宏執導,並有毛舜筠、謝君豪合演,這一齣以修復家庭矛盾為題材的電影,正正切合當下的社會氣氛。

最近兩齣票房熱賣的喜劇《闔家辣》和《飯戲攻心》,都是以一家人攜手度過時艱為主題,調子比較輕鬆幽默。《過時.過節》亦是一部講述家人關係的電影,但處理上相對沉重,它以一個家庭的冬至飯局作為主軸,從家人因價值觀的分歧引致關係疏離,最後如何去修補裂痕。

電影中這個家庭,毛舜筠是一個性格強勢的母親,跟失業及有供樓壓力的丈夫(謝君豪飾)常有摩擦,二人精神支柱全放在呂爵安和談善言這對子女身上。可是在一場冬至飯局上,因着岳母(馮素波飾)及小舅(梁祖堯飾)的家事爭執,繼而引發出全家人的情緒大爆發。

之後,兒子離家出走長達8年,女兒藉結婚搬出了原生家庭,後因婚姻失敗而搬回老家,卻致自我迷失,同床異夢的毛舜筠夫婦,如何收拾這個殘局呢?

投射個人家庭經歷

導演曾慶宏坦言故事啟發自身跟家人的關係,他受訪憶述:「年少的我,跟戲中的呂爵安一樣曾經離家出走。幾年前,我鼓起勇氣回家過冬,席上忽然頓悟,事隔10年為甚麼跟家人的心結仍未解開,大家都變老了,但溝通上並沒有改變過。我開始明白,對有些人來說溝通可能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個障礙,從此我便嘗試不去怪責昨日的創傷。如果我早點回來,有些傷痛是否可以避免?這便是《過時.過節》的初衷。」

曾慶宏指在拍攝電影期間,以至現在跟不少觀眾交談,更感受到這個故事,跟香港當下的氛圍很相近。他解釋:「現在很多香港人都面對着是否要移民,或擔心離開後不再回來,或考慮日後的工作和生計,這就跟故事中這家人的離離合合有不少相似。希望藉着自已的經歷作延伸,道出離開了不等如永遠不再見,出走亦不代表沒有了家。」

他表示跟家人曾有過的誤會和衝突,最後都能放下心結,即使可能不像從前般完美,至少再沒負面的仇恨感覺,大家可以真誠地去解決問題。「當然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我亦能夠體諒和理解,但希望透過電影創作,帶出一個信息,就是從故事中可多作反思,嘗試在困局中找出問題癥結,彼此可以再有溝通的機會。」

Edan痛哭最深刻

在《過時.過節》中,每個演員都經歷很多情緒起伏,如開場的一幕過冬飯,眾人由平和到爭拗,到最後情緒失控,拍攝上以長鏡頭去表達,有如觀看劇場演出。曾慶宏解釋:「這場戲是頗複雜,因為要展示這家人接二連三出現問題,才引致大家的崩潰。因資源有限,故都要把握拍攝時間,事前花了一日讓演員排練走位和感情等,幸而大家都很投入和認真,拍了兩Take便已完成。」

而導演把自身經歷投射在呂爵安的角色身上,Edan在片末放下心結的一場獨腳戲,也是曾慶宏最深刻的一幕。「這場戲主要由Edan一個人演出,很沉重,最後並要崩潰痛哭,故我都安排最後一日的最後一個鏡頭才拍,事前讓Edan準備了很久,我們共識是一直Roll機至他能哭出來,而他亦順利釋放了情緒,演得很投入。」對導演來說,透過這場戲也是他對家人的釋懷。

盼反思溝通相處

電影透過兩場在外婆家裏的做冬飯,代表了家庭的分離及和解,戲中取景的村屋亦有其喻意。「在開首和結局,都用了Wide shot去拍這間屋,表示有很多問題,有時太近反而看不清楚,能退後一步,大家有個距離,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希望觀眾也可作出思考。」

有趣的是,戲中出現的「慶陽村」,原來是虛構的名字。曾慶宏笑言:「『慶』是取於自己的名字,而『陽』是想帶出一份溫暖感,這不是暴曬的陽光,而是經過陰霾後的光明,有一份修補和療癒感。」透過劇情中的細節,盡見導演的這份用心良苦。(上映日期:11月24日)

作者、責任編輯:陳家昌

《過時.過節》講述毛舜筠、謝君豪、呂爵安、談善言一家四口如何放下心結。(電影劇照)

戲中的村屋,有着回應主題的喻意。(電影劇照)

Edan 和 Anson Lo 再度合作,今次演共同創業的好朋友。(電影劇照)

呂爵安演的電腦程式設計員,角色希望透過遊戲來幫助別人溝通。(電影劇照)

導演形容 Edan 和教主今次角色性格互換,前者今次有較多沉重及感性的戲份。(電影劇照)

導演曾慶宏(左)透過電影抒發個人心結。(電影劇照)

毛舜筠演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為處理家庭問題而身心俱疲。(電影劇照)

謝君豪飾演沉默寡言父親,遇到問題往往選擇逃避。(電影劇照)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