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者眾 舉「手」為艱網球肘

副刊版 2022/11/26

分享:

分享:

網球肘患病者眾,這其實可以理解,因一雙手等於我們的工具,拿取東西、用手機、打電腦打機、切菜、抱BB都會用上,日積月累勞損就形成,使網球肘找上門。

網球肘醫好了,也容易復發,尤其沒有改變原先的錯誤手勢及習慣,它會去而復返,所以要改善問題,也非朝夕。

陳先生(化名)是位入行一年的燒味師傅,他每天都需要在餐廳廚房工作約10小時,工作主要是斬燒味及準備外賣。

在最近半年他發現右手手肘疼痛,但沒有任何意外受傷。最初他自行買止痛藥及貼止痛貼處理,但發現痛楚沒有改善反而愈來愈痛,痛楚蔓延到前臂,後來去做了一些手肘方面的治療,還是沒有很大改善,同時也開始出現頸痛,決定向脊醫求醫。

燒味師傅多方面治療網球肘

脊醫檢查後,發現陳先生除了網球肘外,因他處理食物時長期低頭,同時引起了一些頸椎的神經根病變。脊醫除了治療手肘外,同時也為他處理頸椎的問題,經過2至3個月的治療,頸項跟手肘的痛楚已有改善,之後陳先生依從脊醫的建議,加強前臂肌肉的復康訓練,以及改用一些比較輕身的刀具,和改變了切肉砧板的位置及高度,約一年左右的治療,康復已有八、九成。

網球肘其實是個俗稱,醫學學名是「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屬於肌腱發炎產生的疼痛。脊醫忻銘熹指,根據一份2006年的醫學文獻,全球約平均每一千人中,約有13人患上網球肘。此症主要成因,是由於手部和手腕重複或過度地活動,或經常錯誤用力,令相關的肌膜勞損發炎,引致外肘疼痛。

過度重複用力不當成肇因

網球肘顧名思義是跟網球有關,因前臂外側的肌肉較內側少和弱,在打網球的反手拍動作時錯誤或過度用力,便會引起網球肘。但除了打網球外,也有很多日常動作過度重複或用力不當,例如使用電腦滑鼠、鍵盤打字、手提電話、切餸菜、煮食和駕駛等,都有機會引致網球肘。

以往較易患上網球肘的職業例如網球員、木匠、瓦工、園丁、廚師、牙醫及小提琴家等,但現在此症多見於長期使用電腦工作、家庭主婦、清潔及建築行業的人。年齡方面,通常發生在30至50歲人士身上,但如果平時需要大量使用前臂的人,則可能在任何年齡發生。而身形或體重一般不屬於致病原因,但有研究指,吸煙者及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風險較大。

痛到無力拿水杯

懷疑患上網球肘,並且出現痛症,忻銘熹建議盡快求醫。「請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及治療。因為手肘痛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問題,如肌肉拉傷、扯裂性骨折、橈骨錯位,甚至是頸椎神經受壓引起的神經根病變。」

網球肘的臨床徵狀包括手肘外側疼痛,有時痛楚會伸延至手腕伸肌位置,手腕或手指伸展向上的動作會引發手肘痛,提取重物時前臂感到痠軟無力,日常活動如開樽蓋、開門、切菜、拿起水杯,使用滑鼠等皆受影響,手肘和手腕會有僵硬情況等等。

如果停止一切前臂重複性動作及長期休息,網球肘有機會自行痊癒的,但沒有接受正式的治療,比較容易復發。治療方面可透過藥物消炎止痛,嚴重的可考慮注射消炎類固醇甚至外科手術處理。

易復發日後更需注意姿勢

脊醫方面,會先檢查患者,排除是其他病症後,透過手法治療矯正錯位的位置,放鬆黏連的軟組織,根據患者情況配合如冷或熱敷、電療、超聲波或衝擊波去治療患處。「經過對症治療及休息,患者一般在兩至3周內感到紓緩,八至九成的患者在12至18個月內症狀改善甚至消失。」

值得留意是,網球肘容易復發,原因是受傷了的位置一般都會比受傷前脆弱,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正確的治療,或治療後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及改變重複性動作或錯誤的習慣,不但會復發,痛症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不欲網球肘埋身,忻銘熹表示,改變日常工作或生活的姿勢,避免長時間重複過度做同一動作,適當時候需要休息才繼續。減少相關工作量,或用別的工具代替使用前臂,使用護肘及進行肌肉復康訓練強化已受傷的肌肉。

﹏﹏﹏﹏﹏﹏﹏﹏﹏﹏﹏﹏﹏

圖片:受訪者提供、iStock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要紓緩網球肘,先要對症治療、勤做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避免過度重複性動作及注意姿勢。

前臂長期進行一些重複性動作如切菜,又沒有得到適時休息及紓緩,網球肘可伺機出現。

長期使用電腦工作是網球肘的高危群,如今電腦成為文職工作及學生不可或缺一部分,難怪患病人數如此多。

網球肘患者復發時可連一杯水也拿不穩,也無法扭毛巾,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脊醫忻銘熹提醒網球肘患者,受傷部位會較脆弱,更需注意姿勢正確及有足夠休息,否則有機會復發。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