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規劃築巢引鳳 提升港航運地位

評論 2022/11/29

分享:

分享:

自從入境檢疫安排調整為「0+3」後,香港復常並重回世界舞台的活動就一波接一波,最新接過向世界「講好香港故事」接力棒的,則是剛於上周六(26日)閉幕的第6屆香港海運周,超過40項精采活動在上周(20至26日)相繼以綫下綫上方式成功舉辦,覆蓋從船舶管理和運營、航運金融、海事保險、航運法律及仲裁、航運科技與綠色發展、海運業培訓及就業等不同主題。

講好香港故事 海運周展行業活力

香港航運持份者普遍期待,這次海運周可以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形象,向全球航運市場展示香港海運業集群的勃勃生機與活力;筆者所在的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ICS),其秘書長和副秘書長更是時隔3年專程來港,全程參與海運周活動,拜訪相關政府部門和航運公司,聆聽香港航運故事。

在中共二十大報告涉及香港的部分中,明確提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包括航運等領域的地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1日視察香港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亦表示支持香港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在今年9月舉行的香港「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和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均強調了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這些支持與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一脈相承,都凸顯了國家對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一直念兹在兹。因此,筆者在早前文章中曾提出,「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不僅是香港自己的事,更是香港有效實踐一國兩制的事;不僅是一項經濟任務,更是一項政治任務。」

香港因海得名、向海而興,大海距離一般市民生活很遙遠,但其實航運業與香港各行各業息息相關。全球貿易中80%至90%的貨物由海上運輸完成,意味着普羅大眾的衣食住行都是靠着這一古老傳統的運輸方式實現和保障,更是支撑起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基礎。融資和保險都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特區政府在2020年相繼推出船舶租賃和海事保險業務的稅務優惠措施,使香港在「航運+金融」領域可以大展拳腳。

專門負責制定和推廣標準合同的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The 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BIMCO)在2020年新修訂的仲裁條款中,將香港列為全球4個解決爭議仲裁地之一,增強了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和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另外,擁有過百年歷史的國際航運公會於2019年在香港設立其第一個海外辦事處--中國辦事處,則凸顯了全球船東和船舶管理人對香港一國兩制、普通法制度和香港在國際航運領導作用的高度認可和堅定信心。此外,特區政府7月為船舶代理、船舶管理人和船舶經紀人推出新的稅收優惠,為海運產業鏈集群打造了有利的稅務環境。

不過,需要正視的現實是,近年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全球排名表現差強人意,1月公布的《2022全球領先航運城市》報告中,香港的綜合排名由2019年的第4位下降至第6位;在2021年公布的《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的排名則從2018年和2019年的第2位下滑,並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排名第4位。

港排名差強人意 兩大因素

排名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是兩個問題:長遠規劃缺失、企業和人才缺乏。

新加坡最近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可謂風頭無兩,甚至引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特意撰文擺事實講道理,回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其實,新加坡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方面,早已先下手為強,並成功將其打造成全球最領先的航運樞紐。

海運業最終其實是為國際貨物貿易服務,因此新加坡早在20年前就開始針對大宗商品產業進行布局,現在成為了世界3大煉油中心之一、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交易中心、全球最主要的船用燃油供應國、亞洲石油和石油產品的價格中心,並在金屬、礦物和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市場中掌握話語權。隨着貨主逐漸選擇新加坡成為亞太區總部,自然就吸引了包括香港和內地在內的全球海運企業移至新加坡;一旦業務委託人達到規模效應,高端航運服務業提供者自然也就跟着聚集到了新加坡。新加坡迄今取得的這些成績,主要得益於其政府對航運發展的長遠和全面規劃。

星20年前布局 港卻遲遲未起步

反觀香港,雖然上屆政府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與業界攜手為航運發展制定長遠規劃,但這麼多年下來,即便業界對此呼聲不斷,所謂長遠規劃卻杳無蹤影。如上文所述,航運發展是一項龐雜的大工程,從與國際貿易中心相關的大宗貨物交易,到傳統海運和港口業務的海運業集群核心,再到高端航運服務業,需要系統、全面且長遠的規劃才能實現;同時,想要吸引航運相關企業來港興業展業,繼而築巢引鳳吸引海外人才和培養本地人才,業界也都需要知曉特區政府對行業未來長期發展的整體布局。

新一屆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並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招商引資引才的策略。航運業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政策對接最緊密的產業之一,也是香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重要領域,因此業界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持續利用這次舉辦海運周重回世界航運舞台之機,為航運業引進重點企業、招攬海內外人才、吸引本地青年早做謀劃,多措並舉,完成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經濟與政治使命。

航運業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政策對接最緊密的產業之一,也是香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重要領域。(資料圖片)

撰文 : 劉洋 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香港海運港口局增補委員

欄名 : 評論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